东京国际电影节(日文名:東京国際映画祭,英文名: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简称:TIFF)由日本映像国际振兴协会主办,是日本唯一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的A类竞赛型国际电影节活动,也是14个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
1985年,东京国际电影节首次举办,刚开始为每两年举行一次,1992年起改为每年举办。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2013年,电影节设立竞赛单元“亚洲未来”,旨在挖掘亚洲电影新人。2016年,日中电影节实行委员会创办金鹤奖,以东京国际电影节为平台,旨在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中日两国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
东京国际电影节致力于发掘优秀的亚洲及国际电影,为年轻电影人提供更广阔的展示平台。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于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在东京举办,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是梁朝伟,评审包括伊尔蒂科·茵叶蒂、桥本爱、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和杜琪峰。新增女性赋权单元,重点介绍由女性电影制作人执导的电影,或以女性为重点的电影。2024年11月6日,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奖项颁发,日本影片《敌》获最佳影片奖,吉田大八凭借《敌》获最佳导演奖,长塚京三凭借《敌》获最佳男演员奖,安娜玛丽亚·沃特鲁梅凭借《非法交易》获最佳女演员奖,《我的朋友安德烈》获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小小的我》获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观众选择奖,《白天是阿波罗,晚上是雅典娜》获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奖。
历史沿革
成立之初
1985年,第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拉开了日本大规模电影盛典的序幕,电影节期间共上映140部作品。这是日本唯一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认可的电影节,刚开始为每两年举行一次。
1987年,在第2届东京电影节上,吴天明导演的作品《老井》的男主角张艺谋凭借在此片中的表演,成为第一位东京国际电影节华人影帝,也是中国首位国际A级影帝。
1990年,由于经济衰退,东京电影节的预算大幅减少,电影节组委会选片极度不平衡,商业片以及无缘其他影展的片子比例过重,佳作寥寥。1995年主竞赛单元的评审团集体拒绝授奖,评审团主席在闭幕式上宣布本届参选影片统统“不及格”。
1992年起,东京电影节改为每年举办,定于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举行。
1995年,第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适逢电影诞生100周年,特设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的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电影霸王别姬在本届电影节中获得东京电影评论家大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主演张国荣凭借该电影获得最佳男主角奖。
出现转变
2004年,电影节为了摆脱举办地东京涩谷的商业气氛,把地点迁到六本木新城,此举使得参展影片可以在同一区域展映,随后主办团队大幅人事调动,并加入了专为日本独立电影设立的“日本视点”单元。许多获奖导演在这个平台上吸引国际目光,获得职业生涯的飞跃。随后许多有特色的项目创立:“世界焦点”(World Focus)单元,“日本现在时”(Japan Now)单元,以及专注于日本经典老片或歌舞伎的特别展映活动。
2014年起,东京国际电影节与釜山广域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市等地的国际电影节携手合作,奠定了致力于振兴亚洲电影的主旋律。
2015年10月31日,第2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在东京闭幕,本届共设15个自主竞赛单元,共有174部入围作品,其中主竞赛单元入围作品16部。电影节期间共展映207部电影作品,约6.3万人进场观看。入围“亚洲未来”次竞赛单元的中影股份《告别》获得“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2016年,日中电影节实行委员会创办金鹤奖,以东京国际电影节为平台,旨在进一步促进和发展中日两国电影文化和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
截至第30届东京国际电影节(2017年),获金麒麟奖的作品共有亚洲电影(含日本)11部,欧洲电影18部,中东地区电影3部,美洲大陆地区5部。
2018年的第3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在日比谷新增了一处会场,参评影片已增加到109个国家和地区的1829部作品,一跃成为“亚洲最大规模的国际电影节”。本届电影节共有16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包括中国内地导演刘浩执导、宋佳和朱亚文主演的《诗人》和中国香港导演陈果的《三夫》。
2020年10月31日,第3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正式开幕,因为新冠疫情影响,组委会把主竞赛单元、亚洲未来单元和日本电影单元合并,取消了往年的评委团和各大奖项,仅设一个“观众选择奖”。最终,这个由普通观众投票决定的特别奖项被授予日本本土爱情片《把我关起来》。同年,东京国际电影节参与“We Are One”线上电影节活动。
稳步发展
第35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于2022年10月24日至11月2日举行,本届电影节扩大会场,增加展映数量。
第36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于2023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举办,中国有多达23部华语片参赛或展映,遍布电影节的各个单元。
第3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于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举办,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是中国香港演员梁朝伟,评审包括匈牙利导演伊尔蒂科·茵叶蒂、日本演员桥本爱、法国演员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和中国香港导演杜琪峰。本届电影节有五部华语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分别是《小小的我》《乔妍的心事》《我的朋友安德烈》《女儿的女儿》和《爸爸》。此外,新增女性赋权单元,旨在庆祝女性的成就,并希望它能进一步拓展未来电影的视野。11月6日,第37届东京电影节奖项颁发,日本影片《敌》获最佳影片奖,吉田大八凭借作品《敌》获得最佳导演奖,长塚京三凭借《敌》也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董子健导演首作《我的朋友安德烈》获最佳艺术贡献奖,《小小的我》获观众选择奖。
单元设置
奖项设置
单元奖项
相关奖项
参评范围及规则
征片类型
参赛条件
东京国际电影节的所有参赛影片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必须当年1月1日之后完成的影片。
2、不得在历届的TIFF主竞赛单元展映过。
3、参赛影片至少是日本首映,优先考虑世界首映和国际首映权的影片。日本电影必须是全球首映。
4、已经在互联网、电视(包括IPTV)或以DVD、VOD或任何其他格式放映过的影片将不具备参赛资格。
5、短片不符合参赛资格,必须是时长超过60分钟的影片,包括电影、动画片及纪录片。
6、参赛影片格式应为高清,带英文字幕。
7、参赛即表示影片方同意并认可东京国际电影节的规章制度,东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拥有最终解释权。
历届回顾
获奖情况
获奖名单
中国获奖
参考资料
奖项之最
华人评审
参考资料
影响与意义
东京国际电影节是展示优秀亚洲电影、发掘与培养亚洲电影人才的重要阵地。东京国际电影节,是亚洲最大电影节,在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历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开始大踏步走向世界,东京国际电影节首先为中国电影打开了与世界交流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