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挺碑,又称《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俗称吴王碑,位于甘肃省成县城北1.5公里处。这是为了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吴挺而设立的一座石碑,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吴挺碑建立于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碑体高6.18米,宽1.87米,厚0.46米,重量超过350吨。碑体嵌入高于地面1.8米、宽度达5.6米的四螭托碑碑趺上。碑趺采用白色石材雕刻而成,四条直径约0.7米的白螭龙鳞片突出,盘踞在翻滚的波涛上,瞪眼向上看,四只爪子高举着用青色石材雕刻的碑体,显得非常有力。碑的正面顶部为鎏金篆额“皇帝宸翰”四个字,每个字长宽均为45厘米,周围环绕着两条龙戏珠的图案。碑阴中部刻有楷书“世功保蜀忠德之碑”,由赵扩书写,竖排两行,每行4个字,每个字长46厘米,宽30厘米。行间刻有“敕令宝玺”和“修正殿书”共八个小字,周围刻有八龙腾云图。下部刻有652字的铭文和寿字佛手图案。碑阴额篆“世功保蜀忠德之碑”,装饰有二龙斗宝图。中部刻有8416字的碑文,由当时的国子祭酒、实录院同修撰高文虎奉宁宗敕命撰写,起居舍人、实录院检讨官陈宗召奉敕书丹。碑文详细记载了吴挺的家族背景及其参与的宋金在甘肃省境内的德顺之战、瓦亭之战、巩城之战等战役,以及他在边境防御方面的贡献,这些记录比《宋史·吴挺传》中1300字的内容多了7000多个字。整个碑体是由一块巨大的青石雕刻而成,造型雄伟高大,碑文丰富生动,图案精美华丽,书法刚健有力,刻工流畅古朴,是研究宋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