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元盛,男,1954年10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浙江鄞县人。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教练员。
1972年,陆元盛入选上海队。次年,他被时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总教练徐寅生招进国家队。随后,他夺得第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冠军和第34届世乒赛男双亚军,并曾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退役后,陆元盛开始执教上海队并于1989年升任主教练。1991年,他进入国家队执教,制定了一种适用于丁松削球打法的全攻全守技术。1995年,陆元盛出任中国女乒主教练,并提出“男子化打法”的指导思想。随后,他培养出了王楠、张怡宁等球员。在其执教期间,中国女乒在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等世界大赛上囊括了所有项目的金牌。2005年,他卸任中国女乒主教练。2015年3月,陆元盛到达退休年龄界限,不再担任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职务。退休后,陆元盛在东京和巴黎周期以专家顾问身份为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提供建议,并参与推广乒乓球运动。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54年10月7日,陆元盛出生在上海。小学二年级时,他成为乒乓特色学校上海巨鹿路二小读书校队的一员,自此开启了乒乓生涯。
1971年,在上海市少年乒乓球比赛中,陆元盛在上海市少年乒乓球比赛中战胜了直板选手姚长源,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
职业生涯
1972年,陆元盛入选上海足球队。次年,他因在全国乒乓球锦标赛上的出色表现被时任国乒总教练徐寅生招进国家队。
在第3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团决赛中,陆元盛作为1号主力出战并在第五盘以2:0击败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第一主力舒尔贝克,最终帮助中国队战胜对手,夺得冠军。他也凭借削球打法被欧洲球手称为“魔杖”。在第34届世乒赛男双比赛中,陆元盛与黄亮合作夺得亚军。
执教经历
退役后,陆元盛开始执教上海队并于1989年升任主教练。1991年,他进入国家队,担任丁松的教练,并制定了一种适用于丁松削球打法的全攻全守技术。1995年,在第43届天津市世乒赛上,丁松战胜卡尔松,帮助中国队以3:2战胜瑞典队夺得男团冠军。
1995年,陆元盛出任中国女乒主教练,并提出“男子化打法”的指导思想。随后,他培养出了王楠、张怡宁等球员。在其执教的4年多时间里,中国女乒先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悉尼奥运会、第43届至第4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三届世界杯赛等世界大赛上囊括了所有项目的金牌。此后,陆元盛被提升为国家乒乓球队副总教练。2003年,陆元盛再次担任中国女乒主教练。2005年底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竞聘教练,陆元盛主动让位,并未报名参加竞聘。
工作经历
2013年2月,陆元盛任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2015年3月,陆元盛到达退休年龄界限,不再担任乒乓球羽毛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职务。
退休后,陆元盛在东京和巴黎周期以专家顾问身份为中国乒乓球队提供建议。此外,他还担任中国乒乓球协会全民健身委员会主任,参与推广乒乓球运动。
社会任职
2008年2月,陆元盛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获得荣誉
球员时期
参考资料
教练时期
参考资料(注:仅列举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三大赛成绩)
其他荣誉
人物评价
陆元盛人虽瘦小干瘪,但打起球来有一股韧劲。比赛中,他常用稳健的防守,耐着性子跟对手‘泡蘑菇’,把对手磨软,直到对手被活活缠死。(国际乒联终身名誉主席徐寅生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