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是三唑类抗真菌药,有广谱抗真菌作用,可治疗侵袭性曲菌病、食白色念珠菌病、不能耐受其他药物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赛多孢菌和镰孢霉,包括腐皮镰孢霉所致严重真菌感染、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念珠菌属的血流感染和念珠菌属所致播散性皮肤感染与腹部、肾脏、膀胱壁及伤口感染。
伏立康唑属于医保乙类的化学处方药品,已经于2017年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品目录。剂型有片剂、口服液体剂、胶囊剂和注射剂。口服时吸收迅速且完全,生物利用度约为96%,半衰期(t1/2)约6小时。
不良反应可见视物障碍、发热、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幻觉、周围性水肿和腹痛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还提示伏立康唑有肝毒性、光毒性和鳞状细胞癌风险,所以用药期间应注意检查肝功能变化且避免日晒。对伏立康唑过敏者和妊娠期妇女应禁止使用,有其他吡咯类抗真菌过敏史者则要谨慎使用。
医学用途
适应证
用法用量
伏立康唑的口服制剂应在餐前或餐后1小时服用,静脉制剂应静脉滴注给药,滴注速度不可超过每小时3mg/kg。注射剂不能用碳酸氢钠注射液稀释,弱碱性条件下伏立康唑会轻微降解。静脉用药的疗程不宜超过6个月。
成人
成人及儿童,无论静脉滴注或口服给药,第1天均应给予负荷剂量,使其血药浓度尽快达稳态浓度,由于口服制剂生物利用度较高,静脉注射和口服可随时转换,血药浓度不受影响。详细剂量如下:
儿童
2~12岁儿童:静脉注射时,一日6-12mg分2次。首日用12mg/kg,分2次;次日后改为6mg/kg,分2次。口服时一次200mg,一日2次。
制剂与规格
药理机制
伏立康唑是三唑类抗真菌药,可抑制真菌中由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14α-固醇去甲基化,抑制麦角固醇的合成,进而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使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丧失而死亡,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
药代动力学
风险与禁忌
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视物障碍、发热、皮疹,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幻觉、周围性水肿和腹痛。通常为轻度到中度。肝功能异常、皮疹和视物障碍是最常导致中止治疗的用药相关不良事件。
药物停用
药物相互作用
伏立康唑通过CYP2C19、cyp2c9和CYP3A4代谢。所以CYP450同工酶的抑制剂或诱导剂会增加或降低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