苋科(食虫类:Amaranthaceae)是植物界维管植物门木兰纲石竹目的一科。该科的分类存在争议,2001年,Stevens将该科划分为13个亚科,69~71个属,750多个物种;根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苋科植物有73个属,281个物种。
苋科植物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攀援藤本,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有时具不明显的锯齿,具柄;无托叶。花呈绿色、白色、淡红色、稀为黄色,果实为坚果或小坚果,稀为浆果,果皮薄膜质,不裂,盖裂或不规则开裂。
苋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苋科植物在各种生态环境中均能繁殖和生长,喜阳光充足,耐热,耐干旱,喜肥沃的沙土,不耐水湿,不耐寒,采用播种繁殖,部分野生也可生长,生长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强,部分可以与真菌互利共生。
苋科部分植物可作药用,如苋属的苋(雁来红),全草入药,具有明目、利尿、解毒的功效;刺苋,根供药用,清热解毒,治毒蛇咬伤和淋巴肿大;尾穗苋,根可入药,具有滋补作用。部分植物可用作观赏,如青葙属的鸡冠花花色除红色外还有紫红、玫红、黄、白、橙、双色等,具丝绒般光泽,装饰效果强。部分植物具有特殊营养成分,如莲子草属的莲子草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牛膝属的牛膝根含皂苷及葡萄糖醇类物质,含多种钾盐。
2021年,苋科中有2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即苞藜(Baolia bracteata)、阿拉善单刺蓬(Cormdaca alasch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截至2025年,有102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4种灭绝(EX),10种极危(CR),16种濒危(EN),24种易危(VU),灭绝(EX)物种包括加拉帕戈斯银头苋(Blutaparon rigidum)、牛膝属 atollensis、牛膝属 mangarevic、苋属 brownii。
分类
分类争议
苋科隶属石竹目核心分支,其与玛瑙果科是姐妹群。现接受的苋科为其广义概念,包含传统界定的狭义苋科和藜科两大类群,共有约165属2040种,是石竹目中仅次于石竹科的第二大科。
在传统分类系统中,狭义苋科与藜科通常基于苞片、花被及雄蕊的特征被处理为2个独立的科,其中藜科苞叶及花被常为草质或肉质,雄蕊常分离;而苋科苞叶及花被常为干膜质,雄蕊基部常合生。
在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狭义苋科的单系性获得了很好的支持,然而藜科被认为并非单系。在众多分子系统学研究中,由狭义苋科与藜科共同形成的分支获得了很好的支持,并被称为“苋科-藜科联盟”,且被认为是石竹目中一个理想的进化分支。
该分支具有一系列共源性状:小花近无柄并排列成聚伞花序状;花被片5,单列,覆瓦状排列;胚珠常单个基生;花粉具散孔;筛管分子质体无中央内含晶体;具有异黄酮类化合物。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考虑到狭义苋科与藜科分支复杂的内部系统关系,大多数学者支持将二者合并从而建立广义苋科,并被APG IV系统采纳。
对于苋科与藜科的系统学归属,主要有两派观点。一派以APG系统为主,即支持广义苋科的观点;另一派则支持将传统藜科中的多节草亚科并入狭义苋科,而将藜科核心类群依然接受为藜科。
在广义苋科中,已知最早的可信化石记录为Polyporina cribraria Srivas tava,该化石物种为发现于白垩纪晚期马斯里奇特阶的花粉化石。在形态特 征上,该化石与传统藜科类群的花粉化石非常相似。 此外,自马斯里奇特阶之后在相似生境中也发现过一系列类似的花粉化石,基于形态特征及其发现地的生境特征,该花粉化石被广泛接受为广义苋科类群并多次用于该科类群分化时间校准分析。
下级分类
2001年,广义苋科划分为13个亚科,69~71个属,750多个物种。13个亚科分别为多节草亚科、苋亚科 (Amaranthoideae)、白花苋亚科(Aervoideae)、牛膝亚科(Achyranthoideae)、青葙亚科(Celosioideae)、 千日红亚科(Gomphrenoideae)、碱蓬亚科(Suaedoi deae)、盐角草亚科(Salicornioideae)、樟味藜亚科 (Camphorosmoideae)、猪毛菜亚科(Salsoloideae)、 虫实亚科(Corispermoideae)、藜亚科(Chenopodioi deae)和甜菜亚科(Betoideae)。赤珠苋属(Bosea L.) 与炬苋树属(Charpentiera Gaudichaud)在亚科水平的归属地位待定。
根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版》,苋科植物有73个属,281个物种。
参考资料:
形态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或攀援藤本,单叶,互生或对生,全缘或有时具不明显的锯齿,具柄;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雌雄同株、异株或杂性,有时退化成无性花,绿色、白色、淡红色、稀为黄色,小行,簇生于叶腋、或聚集成密集或疏散的头状花序、总状花序、穗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苞片1,小苞片2,均为干膜质,小苞片有时钩状;花被片3~5,干膜质,覆瓦状排列,常与果实同落,稀宿存;雄蕊常与花被同数且对生,有或无退化雄蕊,花丝分离,或基部合生成杯状或管状;花药2室或1室;子房上位,1室,基生胎座,胚珠1或多数,株柄短或伸长,花柱1~3,柱头头状或2~3裂。果实为坚果或小坚果,稀为浆果,果皮薄膜质,不裂,盖裂或不规则开裂。种子1或多数,凸镜状或近肾形,光滑或具小瘤点,胚珠状,胚乳粉质。
分布范围
苋科植物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分布的苋科植物有浆果苋属、青葙属、砂苋属、苋属、杯苋属、巨苋藤属、白花苋属、针叶苋属、牛膝属、林地苋属、莲子草属、千日红属、安旱苋属和血苋属14个属,物种主要集中包括在苋属、青葙属、莲子草属、千日红属和血苋属等5个属中,砂苋属、巨苋藤属和针叶苋属均为单种属。在中国的南北各省均分布着不同类型的苋科植物。
生长环境
苋科植物耐贫瘠土壤, 在各种生态环境中均能繁殖和生长。
生长习性
苋科植物喜阳光充足,耐热,耐干旱,喜肥沃的沙土,不耐水湿,不耐寒。
生长繁殖
苋科植物采用播种繁殖,部分野生也可生长,生长繁殖速度快,抗逆性强,部分可以与真菌互利共生。3月份在温室内播种,5~6月可在露地播,发芽温度需20~25℃,一般7-10天可生芽。如温度过低,发芽后植株生长缓慢,易感染病害死亡。盆栽苗芽长出2~3片真叶时,移栽1次,5~10厘米高时可移裁到露地生长。
用途
医学药用
苋科部分植物可作药用,如苋属、千日红属、牛膝属、莲子草属的部分物种。其中,苋属的苋(雁来红),全草入药,具有明目、利尿、解毒的功效;刺苋,根供药用,清热解毒,治毒蛇咬伤和淋巴肿大;尾穗苋,根可入药,具有滋补作用;反枝苋,全草入药,凉,甘,清热明目,通利二便,收敛消肿,解毒治痢,抗炎止血等,可治疗家血,内特出血,舌扁桃体炎,急性肠炎等症。
杯苑属川牛膝的根能祛类风湿性关节炎、破血通经、利尿通淋。千日红属的千日红,甘平,无毒,镇肝息风,退热明目,主治痰喘、急慢性支气管炎、羊癫风、百日咳、小儿受惊腹胀小便不利。牛膝属的牛膝,根可药用,味苦、酸、平,补肝肾,强筋骨,逐瘵通经,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防骨无力,经闭症寂,肝阳眩晕。莲子草属的喜旱莲子草,全草可入药,甘、寒、味苦,清热,凉血,解毒,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流行性出血热初期,麻疹。反枝苋,全草入药,凉,甘,清热明目,通利二便,收敛消肿,解毒治痢,抗炎止血等,可治疗家血,内特出血,舌扁桃体炎,急性肠炎等症。
园艺观赏
苋科部分植物可用作观赏,如青葙属、莲子草属、千日红属的部分物种。其中,青葙属的鸡冠花花是园林中著名的陆地草本花卉之一,高40-100cm,茎粗壮直立,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序顶生,肉质扁平如鸡冠,雌花生于花序基部,花色除红色外还有紫红、玫红、黄、白、橙、双色等,具丝绒般光泽,装饰效果强,在苋科花卉之中当推首位,享有“花中之禽”的美誉。莲子草属的五色草是园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观叶花卉,高10~15cm,茎直立,多分枝成密丛,节膨大,叶小对生, 卵状狭披针形,全缘,叶色有红、黄、紫、褐、绿,对比强烈,深秋时叶色则变得更为鲜明别致,装饰出来的效果分外引人入胜,适用于毛毡花坛,可表现平面图案、浮雕式或立体模样,可与花草或整形树木棕枣、苏铁、龙舌兰等搭配,也可用于花坛或花境边缘及点缀岩石园和草坪边缘。
莲子草属的喜旱莲子草高1m,茎匍匐状,多分枝,中空,叶对生,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2-7cm,头状花序腋生,花白色,花期夏、秋季节不间断,喜热又耐寒,可浮水面生长又极耐早,不拘土质,花极富色彩美,适宜与浅色花齐配置作花坛和花境。千日红属的千日红株高40-60cm,茎粗壮,被灰色糙毛,全株密被细毛,叶纸质,对生,椭圆形至倒卵形,边缘波状,叶面、叶柄有长柔毛,顶生球形头状花序,有紫红色、淡红色、堇紫色、金黄色、白色等,干后不落,色彩鲜艳,观赏期长,可布置秋季花坛、花境、花台等,也可散生于草坪、山坡,可点缀于小型院落及铺装场地(包括小园路、台阶等)的花丛。
食用营养
苋科部分植物具有特殊营养成分,如苋属、莲子草属、青葙属、牛膝属的部分物种。其中,苋属植物的种子及叶片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苋属植物叶片干物质中粗蛋白达18.8%~32.6%,种子中粗蛋白含量达14%~22%,亚麻酸和亚油酸在苋属植物中含量也较高,亚油酸更是占到总油脂含量的70%以上,还含有三烯生育酚,具有有降低胆固醇、抗肿瘤、抗氧化、保护神经、抗糖尿病的作用。苋属的千穗谷叶片干粉中粗脂肪含量为3.4%,籽实中脂肪含量平均为6.8%,铁的含量是小麦的10 倍、叶片中铁含量高达286mg/kg。苋籽中粗食纤维为 9%~16%,其中的不可溶纤维(主要是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也十分可观,高于常见的传统谷物。苋属苋的叶片中含有大量的酚酸,特别是肉桂酸衍生物,以2-咖啡酸异柠檬酸(C-IA)含量最高,作为外用消炎药物,而内服又可以起到利尿的作用。
莲子草属的莲子草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青箱属的青稍除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外,还含有维生素P、维生素k等,全草还含有多量草酸,种子含脂肪油,烟酸及硝酸钾。牛膝属的牛膝除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外,根含皂苷及葡萄糖醇类物质,含多种钾盐。
保护等级
截至2021年,苋科中有2种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即苞藜(Baolia bracteata)、阿拉善单刺蓬(Cormdaca alaschanica),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截至2025年,苋科中有102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其中4种灭绝(EX),10种极危(CR),16种濒危(EN),24种易危(VU),5种近危(NT),36种无危(LC),7种缺乏(DD)。灭绝(EX)物种包括加拉帕戈斯银头苋(Blutaparon rigidum)、牛膝属 atollensis、牛膝属 mangarevic、苋属 brown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