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POWERCHINA),简称“中国电建”,组建于2011年9月,总部位于海淀区玲珑巷路1号院1号楼9层,是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特大型中央企业。丁焰章为现任党委书记、董事长。
截止2023年5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水环境治理、装备制造、投资开发、房地产开发和国际业务等方面。 公司先后投资兴建了中国电建的首条完整地铁线路—深圳地铁7号线、中企在海外首个全流域进行整体规划和投资开发BOT项目—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承建了赞比亚40年来投资开发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位居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第105位;在2023年ENR全球工程设计公司150强中排名第一,连续四年位列榜首;在2023年ENR全球承包商250强和国际承包商250强排名中分别位列第6位、第8位。
历史沿革
新设协同期
2011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水电、中国水电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与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4个省(区、市)勘测设计、施工、修造企业重组建立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在成立初期管理模式保留水电集团/水电股份公司、水电顾问集团的独立法人地位及其与下属子企业的股权关系,保留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分离到电建集团的设计、施工、制造企业的独立法人地位。电力设计、施工、制造企业暂按业务性质实行事业部制管理,设立了勘测设计事业部、电力工程事业部和装备制造事业部。截至2011年末,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资产总额为2434.11亿元,职工人数20.3万人,主营营业收入1825.14亿元,利润总额58.73亿元。
调整发展期
按照新五大发展理念的方向,中国电力建设进入新的调整时期,中国电建也面临着不能只局限在发展水利水电的调整时期。中国电建与深圳地铁联合实施的首个大型项目—深圳地铁7号线于2012年正式破土动工。深圳地铁7号线线路全长30.173km,起于南山区西丽湖站,终于罗湖区太安站,跨南山、福田、罗湖三区,并于2016年10月提前实现开通。该项目是中国电建投资兴建的首条完整地铁线路,曾获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也是中国电建探索战略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
2016年,中国电建承建的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全面建成投产,这是中国当时在海外建成投产的最大水电站。2017年12月,公司承建的位于深圳市盐田区和龙岗区境内的中国首个城市内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深圳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到2018年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与环境治理方面稳步发展;国际业务方面整合海外业务资源,成立电建跨国公司,设立了东南非、中西非、中东北非、欧亚移民、亚太、美洲等6个区域总部。
2020年6月公司和波兰INTERCOR公司携手组成的联营体签署了波兰E75奇热夫比亚韦斯托克段铁路修复项目合同,标志着公司成功进入欧盟铁路市场。2021年8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赞比亚下凯富峡水电站首批机组并网发电,这是赞比亚40年来投资开发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坝高130.5米,混凝土浇筑总量130万立方米,项目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程施工量大。
2021年9月,由中国电建投资开发的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投产发电,这是中企在海外首个全流域整体规划和BOT投资开发的项目。作为老挝国家电网的“骨干电源”,截止2023年4月,本年度累计发电量突破10亿千瓦时。
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2021年度及2019—2021年任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中国电建获评双A级企业,并被授予2019—2021年任期“业绩优秀企业”。2022年公司确立了“立足大基建,聚集水能砂城数,集成投建营,推进全球化”的发展战略,先后签约阿根廷输气管道项目、巴西垃圾发电项目、老挝孟松风电二期等一批重点工程;同年5月24日,签订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工程施工合同,该项目是国内单机容量最大、上下引水斜井最长、世界额定水头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同年孟加拉国最大污水处理项目正式投运、雅万高速铁路试验运行。截止2024年8月,公司有员工18万人,业务遍及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5月1日,中国电建承建的塞尔维亚国家足球体育场在贝尔格莱德的项目施工现场举行奠基仪式。7月26日,中国电建发布公告称,该公司阿布扎比分公司与公司下属子企业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东有限责任公司(HDEC)组成联合体与阿吉班光伏项目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了阿布扎比PV3阿吉班1.5GW光伏项目EPC合同。该合同金额约为7.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3.84亿元。
企业治理
管理层信息
注:以上信息统计截止2025年7月。
组织架构信息
截止2023年5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辖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办公室、党委工作部、财务产权部三个职能部门及69个成员企业。
主要业务
截止2023年5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规划设计、施工建设、水环境治理、装备制造、投资开发、房地产开发、国际业务。
规划设计
规划设计板块包含水电规划设计和电力规划设计。其中电力设计规划囊括火力发电、输变电工程、可再生能源和环保 、EPC总承包项目 、数字化设计。
施工建设
施工建设板块涉及水电工程、火电工程、电网建设、基础设施 。 水电工程方面主要项目包括长江三峡水电站、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力发电站、厄瓜多尔辛克雷水电站等。基础设施方面主要项目包括京沪高速铁路、福建武邵、四川邛名等多条高速公路、深圳地铁7号线、昆明市污水处理厂等。
水环境治理
水环境治理业务主要包含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水务、港航、海水淡化和其他环境治理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北京六海清淤工程、钱塘江流域污水处理、东太湖综合整治、黄浦江水质改善工程等。
装备制造
装备制造业务包含能源电力装备、基础设施建设及新基建、新能源相关装备、生态环境装备。先后为国内特高压建设、火电建设、水电建设、新能源建设等国家级重点工程提供辅机设备及服务;自主研发了包括智能停车系统、汽车充电系统、污泥处理装备、智能排水系统、开关及控制装备、变压器及辅件、新能源配套机器人在内的多项产品。
投资开发
投资开发领域涉及水电、风电、煤矿坑口电站、水务等。投资兴建开发的项目包括甘肃华亭火电厂、四川乐山沙湾电站、雅都水电站、柳坪电站等。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业务范围涉及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覆盖住宅、写字楼、商业、酒店等多种类型。开发项目遍布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天津市、重庆市、西安市等27个城市,数量达111个。
公司资质
科学研究
科研人员及科研平台
截止2025年3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5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奖2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1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6人;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10个、省部级研发平台130个、院士工作站8个、博士后工作站13个。
科研成果
截止2025年3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1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08项,拥有授权专利42250项,其中发明专利6744项;461个项目荣获国家级优质工程荣誉奖项,其中国家优质工程金奖83个、鲁班奖121个、国家优质工程奖257个。
企业文化
企业标志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标志,取自其英文简称(PowerChina)的首字母“P”和“C”并将其抽象图形化,同时两个字母的整体构造形同一双手,中间白色图形形似闪电,体现了中国电建的行业属性。
企业使命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使命是建设清洁能源,营造绿色环境,服务智慧城市。
企业愿景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愿景是建世界一流企业,创全球卓越品牌。
核心价值观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责任,创新,诚信,共赢。
企业责任
慈善公益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新疆、西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在教育、医疗、就业、产业、消费、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帮扶。2021年助力乡村振兴投入总额4531.183万元,资助帮扶地区学生投入金额244.7825 万元,改善帮扶地区教育资源投入金额282.6675 万元,帮助帮扶地区残疾人投入金额20.23 万元。在西藏,长期在能源电力、水资源与环境、城市建设与基础设施等领域从人才援藏到技术援藏、项目援藏、公益援藏;在新疆,捐资支持民丰县尼雅文化博物馆建设、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捐建“光华 520 爱心图书室”;在云南省,实施“一万头奶牛、十万亩牧草”产业帮扶项目、为剑川县捐赠水质监测新能源船与绞吸式清淤船用于剑湖管护、捐资支持剑川县消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
支援抗疫救灾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抗击疫情方面捐款捐物,提供车辆 及物资驰援广州市抗疫,成立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200余名党员主动请缨,奔赴西安市抗疫一线;在河南特大暴雨、四川双江口泥石流、地震、鲁甸堰塞湖、白格堰塞湖、老挝溃坝、普吉岛沉船事故等投入救援力量,仅2021年参与社会抢险救援235次,投入抢险救援人员6600余次。
可持续发展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推动水电、水风光一体化能源基地与海上风电基地、抽水蓄能项目开发建设,开展新能源相关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建设以新能源为主的现代电力系统,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践行环保公益理念,结合“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开展以“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和“低碳生活,绿建未来”为主题的节能环保宣传,并广泛开展垃圾分类、义务植树等活动。
员工关怀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组织开展各类员工节日慰问活动、为女性员工设置母婴室、设置爱心托管班、成立“职工心理健康服
务中心”,开展境外职工心理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