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大学(英文名: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缩写:FJUT)简称“福工”,位于福建福州,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校之一、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学校始建于1896年,时名“苍霞寺院”。1907年,学校开始举办工科教育,开设了铁路、电报两科;1953年后,学校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与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并随时代更迭几易其名,曾于1960年分别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和福建建筑工程学院;2000年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2002年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 2023年6月,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2023年8月30日,福建理工大学正式揭牌。2024年9月,福建理工大学获批审核增列且需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25年6月21日上午,福建理工大学智慧低碳环境与安全产业学院揭。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旗山、鼓山两个校区,占地2022.61亩,校舍建筑面积71.84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232.92万册,电子图书204.34万册。截至2025年6月,学校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5个。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拥有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专任教师1359人,全日制在校生21644人,其中在读硕士研究生2128人(含硕士留学生)。
在2025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中,福建理工大学位列第282名。
历史沿革-百年福工
建校早期-苍霞精舍时期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陈璧、孙葆瑨、林纾、陈宝琛等人在福州南台苍霞洲林纾旧居(今福州市台江区苍霞洲46号)创设“苍霞精舍”。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迁往乌石山蒙泉山馆(今道山路尾),改名绅立中西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迁往华林坊越山书院旧址,左右增建房舍,为师生寄宿。后改名为苍霞中学堂,招收新生与绅立中西学堂旧生计200多人,设5个班,其中路科2个班,电科3个班。路科每班30~40人,甲班习英文者30人,习法文者10人;乙班习英文者20人,习法文者10人。电科分甲、乙、丙3个班,每班40~50人。
清宣统元年(1909年),由越山书院择南台吉祥山麓之铺前顶地方,新建洋式校舍2座,于翌年迁新址,改名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依照日本工校办法调整学科,增加生徒,教员多聘留日工科毕业者。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福州苍霞精舍迁至乌山麓蒙泉山馆,改名绅设中西学堂。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7月),绅设中西学堂更名为公立苍霞中学堂,施景琛任福州苍霞精舍(中学堂)监督。
清宣统元年(1909年7月),公立苍霞中学堂更名为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
高工时期-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中华民国三年(1914年),福建官立中等工业学堂更名为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增办电信3个班,一学年结业,共100余人。学生入学,每名缴学费现洋60元。以后,又陆续设窑业科、采矿冶金科。
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称福建第一高级中学分校,废除校长制,设校务执行委员会,分理、工两科。理科设数、理两专业,工科仍设土木、电机、机械专业。教职员实行专任制,任期一学年,续聘续任。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冬,福建公立工业专门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秋,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分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福建省立第一高级中学第一分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福州理工中学,设理科与工科。理科习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工科习土木、电机、机械、应用化学等科。此外,还办3个短期训练班:公路班,3个学期结业,课程除应用文等基础学科外,重点学实测、制图、设计、施工,使学生在短期内得到充分训练,出校后,能担当起公路工程技术任务,结业30余人,部分被江西省公路局聘用,其余在福建省从事公路工程工作;三角测量班,修业期限一年,因系莆田民军何显祖要求开办,全收莆田籍学生,结业后均回莆田县丈量田亩;汽车司机训练班,应福州汽车公司要求而开办,训练时间3个月,由公司保送20多个司机(具有初步驾驶技术)来校学习,并送来一辆汽车供教学实习之用。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8月,工科改为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理科改为省立福建省福州高级中学,两校合用校舍,校址设在吉新路(因铺前顶校门改向吉新路故名)。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福州高级中学停办。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福州高级中学停办。,福州工业职业学校又改名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民国27年,该校上学期先迁长汀,下学期又迁南平。抗战胜利后,迁回福州福新路。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福建省立龙溪工业职业学校合并,改为“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设在南平县西芹地区。
中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8月,福建省立福州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1月,福建省立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福建省立林森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改称为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
1952年8月,全国院系调整,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学校停办;当年秋,航海专业并入国立福建航海专科学校,航机、轮机、造船专业并入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福建理工大学前身),福州工业学校造船专业1953年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
1952年9月,福建省立福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
拆分重组
1953年5月,福建省福州工业学校改为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7月,分土木科设福州建筑工程学校,迁盖山区霞湖。
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时期
1956年1月,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城市建筑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8年9月,城市建筑总局福州城市建设工程学校改名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60年7月,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改名为福建建筑工程学院。
1963年,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工程学校。
1978年11月,福建建筑工程学校改名为福建建筑工程专科学校。
1994年3月,学校更名为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机电(学校)学院—-福建职业技术学院时期
1955年7月,轻工业部福州工业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
1956年7月,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更名为食品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
1958年6月,学校更名为轻工业部福州机电学校。同年8月,学校分立为福建机电学校和福建机电专科学校。
1960年5月,学校更名为福建机电学校。
1962年7月,福建农机学校并入,学校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同时挂福建机电学校牌子。
1963年8月,学校更名为福建机电学院。
1978年,福建机电学院更名为福建机电学校。同年,学校建立福建机电学校大专班。
1995年6月,福建机电学校更名为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
2000年8月,福建高级工业专门学校与福建中华职业大学合并组建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工程学院时期
2002年3月,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福建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与福建职业技术学院合并,学校升格为福建工程学院。同年10月,福建工程学院举办了成立庆典揭牌仪式、成立大会。
201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福建工程学院入选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2年12月,福建省教育厅批准福建工程学院新增交通运输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硕士学位立项建设。
2013年,福建工程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并成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2016年,学校被列为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百所校之一。
2017年12月,学校入选福建省2018-2020年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高校。
2018年3月,福建工程学院入选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21年,福建工程学院获批新一轮福建省博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
2022年,福建工程学院将首次试点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攻读本专科。
2022年5月,福建省科技厅发布通知,确定了11家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福建工程学院入选。
2022年6月,福建工程学院成为福建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单位。
2022年12月,福建工程学院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三个学科确定为主干学科。
2023年5月,厦门火炬高新区将与福建工程学院共建“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学院。
2023年6月3日上午,由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教育厅指导,福建工程学院、宁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宁德新能源产业走进福州大学城暨2023年百日冲刺专场招聘会”在旗山湖70号古厝举行。
福建理工大学时期
2023年6月7日,福建工程学院更名为福建理工大学。
2024年9月,福建理工大学获批审核增列且需加强建设的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24年12月,福建理工大学南岛语族展示馆开馆。
2025年4月24日,漳州市人民政府与福建理工大学在漳州宾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5年6月21日上午,福建理工大学智慧低碳环境与安全产业学院揭。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6月,学校开设本科招生专业65个。截至2025年1月,学校设有18个学院(部),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文学、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师资情况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359人,其中高级职称64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53.35%,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7.61%;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等国家级和省级高层次人才近100人,省级以上教学及科技创新团队20个。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等省厅级及以上荣誉获得者132人次,国家级、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9人,教育部教指委委员2人。先后聘任了4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名誉教授、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1月,学校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建设点、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涵盖19个硕士专业学位领域。拥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2个省级高原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2个省级应用型培育学科、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5个省级重点学科。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土木工程学科进入“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全球201-300区间和“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全国前50%。
教学情况
截至2025年1月,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4个。国家级一流课程8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2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5门。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6个,国家级产业学院1个,教育部“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1个。获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4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中心1个。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15个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或住建部专业评估认证,专业认证评估通过数居省内高校第二、全国同类高校前列。
截至2025年1月,学校近五年学生在省级以上的创新创业、学科竞赛中获国际级荣誉339项、国家级2379项、省级2173项,其中2023年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主体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及其他奖项5项。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80项。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跻身“全国普通本科类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100强”、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入围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建设院校、入围省产创融合教育实践示范建设基地。在文体艺术方面,获评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捧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校长杯”;近五年校学生篮球、定向、跳绳、啦啦操、田径、游泳和龙舟代表队在各类国家级单项比赛中获得23金、10银、8铜,累计166项。
学校交流
截止2025年1月,福建理工大学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俄罗斯、希腊等全球20多个国家的近50多所教育、科研机构的高校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海外引智、来华留学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为沿线国家技术人员开展工程技术培训。国际学生培养工作有序发展,现有来自20余个国家的近百名留学生来校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校园国际化氛围有效提升。依托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开展类型多样的留学访学及境外研修项目,国家公派出国师生人数逐年递增。学校积极服务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与台湾多所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引进优秀台籍教师近百人。2019年获批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备案单位。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福建理工大学图书馆是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成员馆和福建省高校数字图书馆首批成员馆,截止2023年11月,分为旗山校区中心馆和鼓山校区分馆,建筑面积达35656平方米。截至2024年9月,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32.92万余册。图书馆近年来对文献资源建设类型进行了适时调整,着力进行数字资源建设,积极拓展信息服务能力,2017年迄今,总共采购数据库63个,其中中文数据库45个,外文数据库18个,主要有Web of Science、Ei Village美国工程索引、ScienceDirect、IEEE/IET Electronic Library、SpringerLink、Wiley Online Library、ACS、EBSCO Host、清华同方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读秀知识库、超星(汇雅)电子图书等数据库,共有电子图书205万余种,电子期刊2.6万余种,提供每天24小时在线服务。
学术期刊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
《福建理工大学学报》是省级学术刊物,创办于2003年,双月刊,由福建省教育厅主管,福建理工大学主办,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福建理工大学学报》曾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出版质量奖、福建省高校特色学报奖、执行“CAJ-CD规范”优秀期刊。《福建理工大学学报》收录栏目包括林纾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建筑与规划等。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
科研平台
截止2025年1月,福建理工大学建有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社科基地2个、省(部)级重点智库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部)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个、“数字福建”科研创新平台2个、其他省(部)级平台16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高校工程研究中心5个、高校社科基地4个以及其他科研创新平台9个。
科研成果
2013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2018年以来,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4项(含转入14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其中主持项目1项,子项目6项),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45项;建有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等部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59个,获授权发明专利630项;获省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49项,其中省级科技奖43项(含一等奖8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
截止2025年1月,福建理工大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人文社科基金项目84项(含转入14项),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其中主持项目1项,子项目6项),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1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45项;建有文化和旅游部技术创新中心等部级省级科研创新平台59个,获授权发明专利630项;获省级科技奖和社会科学成果奖49项,其中省级科技奖43项(含一等奖8项),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2018年至2022年,福建理工大学获专利发明授权468项,发表3248篇学术论文于各类学术期刊,其中1972篇被SCI、SSCI、EI、CSSCI等收录。出版学术著作75部,举办学术讲座1018场,主办或承办各类重大学术会议58场。咨询报告被各级部门采纳131篇,其中:被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22篇(被省委主要领导批示7篇次,被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篇次)。2023年,我院智能光电科研团队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发表最新科研成果。
学校排名
2024年,福建理工大学位居上海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320位。
2025年,福建理工大学位居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第282位。
校园文化
校标
学校校标以前身校创始人之一林纾的手迹为标准字,内环下方正中央有“1896”字样,表明学校百年历史文化的传承。
校标主体图形构成用三对镜像拼音字母“J”构成“人”字造型,寓意“大土木、大机电”的特色学科背景,展示学校一以贯之追求的人文精神。
校标左右以线条组合向中间汇聚,象征学校融合提升,不断壮大的发展趋势。
台阶图形凸显学校稳步前进,勇攀高峰的坚强决心。
校标以蓝色作为主色调,体现学校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徽章
学校徽章是题有林纾字体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教职员工徽章为红底白字,研究生徽章为橙底白字,本专科学生徽章为白底红字。
校训
校训是从1932年确定的福建高工校训演变而来,体现学校培养笃志求真、诚实守信、勤奋耐劳、勇于创新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体现师生知行合一的实践准则以及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福建理工大学校训为:真 诚 勤 勇。
真代表真实、真理、真心、认真;
诚代表诚实、诚恳、诚信、忠诚;
勤代表勤奋、勤俭、勤学、勤政;
勇代表勇敢、勇毅、勇锐、勇进。
校训寓意着福建理工大学求真务实、学以致用、开拓创新的态度,以知行合一的原则追求真、善、美。
校歌
福建理工大学校歌为《笠剑风泱泱》。
《笠剑风泱泱》
闽江滚滚山苍苍,人才辈出永无疆
格物神妙创物巧,济济共一堂
实验室,实习场,物质建设共担当
兴教育,策富强,蔚为民族光
产业南洲放曙光,时代潮流顺者昌
科学娇花艺术果,桃李含春芳
补己短,取人长,迎头赶上莫徜徉
求国策,济世方,笠剑风泱泱
闽江滚滚山苍苍,人才辈出永无疆
格物神妙创物巧,济济共一堂
实验室,实习场,物质建设共担当
兴教育,策富强,蔚为民族光
补己短,取人长,迎头赶上莫徜徉
求国策,济世方,笠剑风泱泱
社团
福建理工大学RC机器人协会成立于2016年12月,设有机械组、电控组、视觉算法组和宣传运营组四大组别,为学校机器人爱好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空间。定期承办校内机器人大赛,组织队伍参与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等赛事,以赛促学,促进青年学子科创能力的培养。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校区情况
截止2025年6月,福建理工大学有三个校区,分别是旗山、鼓山两个校区,总占地2022.61亩,校舍建筑面积71.84万平方米。
旗山校区
旗山校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学府南路69号(北校区)、69-1号(南校区)。电子电气与物理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数学学院等在福建理工大学福建旗山国家森林公园校区北区开展教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福建工程学院设计学院福建工程学院海峡工学院在福建理工大学旗山校区南区开展教学。
鼓山校区
鼓山校区位于晋安区东三环路999号,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数字经济等在该校区。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2015年7月,福建理工大学获“2012-2014年度省级文明单位”。
2016年12月,福建理工大学获福建省学校安全标准化提升工程“一级达标学校”。
2018年12月,福建理工大学获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2020年12月,福建理工大学获第十八届“中国·海峡创新项目成果交易会”优秀组织奖。
2021年5月,福建理工大学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优秀组织奖。
2021年11月,福建理工大学获“全国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荣誉称号。
2020-2022年,福建理工大学连续三年获得福建省学生资助志愿者活动先进单位。
2023年2月,福建理工大学获2022年度全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25年5月23日,福建理工大学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第三届全国文明校园”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