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粉灭火器是利用氮气作为驱动动力,将筒内的干粉灭火剂喷出灭火的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是干粉灭火剂。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灭火剂两大类。中国国内已经生产的干粉灭火剂产品有磷酸盐干粉灭火剂、碳酸氢钠干粉灭火剂、氯化钠干粉灭火剂、氯化钾干粉灭火剂等。
干粉灭火器可扑救一般可燃固体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甲类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干粉灭火器广泛用于油田、炼油厂、船舶、商城、市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娱乐场所、油库、化工厂、飞机场及工矿企业等。
灭火原理
干粉灭火器的主要灭火原理:
(1)依靠干粉中的无机盐的挥发性分解物,与燃烧过程中燃料所产生的自由基或活性基团发生化学抑制和催化作用,使燃烧的链反应中断而灭火。
(2)依靠干粉的粉末落在可燃物表面外,发生化学反应,并在高温作用下形成一层玻璃状覆盖层,从而隔绝氧气,进而窒熄灭火。另外,还有部分稀释氧和冷却作用。
(3)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作动力,吹出干粉进行灭火,在加压气体作用下喷出的粉雾与火焰接触、混合时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引起灭火。
基本分类
按灭火剂成分分类
BC干粉灭火嚣
(1)适用于扑救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初起火灾。如:石油及其制品、乙醇、液化石油气等。
(2)BC干粉灭火剂有50k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也能扑救涉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3)适宜配置于储有甲类液体、可燃气体的场所。如:加油站,汽车库、变配电房及煤气,液化石油气站等处。
ABC干粉灭火器
(1)适用于扑教可燃固体有机物质、可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初起火灾。如:纸张,木竹材料及其制品、纺织材料及其制品,橡塑材料及其制品、石油及其制品、酒精、液化石油气等。
(2)ABC干粉灭火剂有50k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也能扑救涉及带电设备的初起火灾。
(3)适宜配置于储有可燃固体有机物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的场所。如:仓库、厂房、写字楼、公寓楼、体育场(馆)、影剧院、展览馆、档案馆、图书馆、商场﹑加油站、汽车库、变配电房及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灌装站、换瓶站、调压站等处。
(4)ABC干粉灭火器还可以用于替代非必要场所的1211灭火器。
按灭火剂粒径分类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流动性好的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的微细固体粉末,其灭火机理是通过化学抑制作用,惰化火焰中的活性自由基,实现断链灭火。干粉灭火剂的灭火效能与灭火粒子粒径大小密切相关,每种灭火粒子都存在一个临界粒径,粒径大于临界粒径的灭火粒子其灭火能力是十分微弱的,而当把干粉灭火剂的粒径降至临界粒径以下时,灭火效能大大提高。干粉灭火剂按粒径大小可划分为普通干粉灭火剂和超细干粉灭火剂。
普通干粉灭剂
普通干粉灭剂的粒径在10~75um之间,这种粒子弥散性较差,比表面积相对较小,细小粒子含量少,故其灭火能力有限。
超细干粉灭火剂
超细干粉灭火剂是指90%粒径小于或等于20um的干粉灭火剂,这种灭火剂比表面积大,活性高,形成均匀分散、悬浮于空气中相对稳定的气溶胶,受热分解速度快,捕获自由基能力强,灭火效能是普通干粉灭火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按移动方式分类
干粉灭火器按移动方式分为手提式、背负式和推车式三种。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使用手提灭火器时,一只手握住喷嘴,另一只手向上提起提环,干粉即可喷出。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使用推车式灭火器时,将其后部向着火源(在室外应置于上风方向),先取下喷枪,展开出粉管(切记不可有拧折现象),再提起进气压杆,使二氧化碳进入贮罐,当表压升至 0.7 兆帕~ 1 兆帕时,放下进气压杆停止进气。这时打开开关,喷出干粉,由近至远扑火。如扑救油类火灾时,不要使干粉气流直接冲击油渍,以免溅起油面使火势蔓延。
背负式干粉灭火器
使用背负式灭火器时, 应站在距火焰边缘 5 米~ 6 米处,右手紧握干粉枪握把,左手扳动转换开关到“ 3 ”号位置(喷射顺序为 3 、2、1 ),打开保险机,将喷枪对准火源,扣扳机,干粉即可喷出。如喷完一瓶干粉末能将火扑灭,可将转换开关拨到 2 号或 1 号的位置,连续喷射,直到射完为止。
基本构造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标志
灭火器标志也称为贴花,一般用印刷的不干胶贴在灭火器筒体的外表。标志的主要内容应有灭火器名称、型号、灭火级别、使用温度范围、驱动气体数量和名称、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水压试验压力、制造厂名称等内容。
压力指示器
压力指示器为了能够辨别该灭火器内是否有压力,凡是贮压式灭火器,均安装有能够显示其内部压力的压力指示器。压力指示器上的指针如果指示在绿色区域内,则说明该灭火器的驱动压力正常;如果指示在红色区域,则说明该灭火器的驱动压力已不够;如果指示在黄色区域,则说明该灭火器的驱动压力超压。压力指示器20℃时的工作压力值应与灭火器标志上所标20℃时的充装压力值相符。例如,灭火器标志上所标20龙时充装压力值为1.2MPa,而压力指示器上20℃时的压力指示值为1.5MPa,则说明该灭火器的压力指示器装错了。灭火器所安装的压力指示器应与应充装的灭火剂相符。压力指示器有三种,分别安装在干粉灭火器、水或泡沫灭火器及卤代烷1211灭火器上。它们分别在压力指示器的表面上标有“F”“P”“Y”字母以示区别。例如,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安装的压力指示器,其表盘上的字母是“F”。
喷射软管
喷射软管凡是灭火剂量大于3kg的干粉灭火器,都装有喷射软管。喷射软管的长度不应小于400mm,不包括喷射软管两端的接头或喷嘴。喷射软管及接头等在灭火器使用温度范围内应能满足使用要求,喷射软管组件与器头或阀连接时,应使喷射软管不受损伤,喷射软管组件应有固定在灭火器筒身上的结构并应取用方便。
保险机构
干粉灭火器装有保险机构。这种保险机构可以是保险销(如下图),也可以是起相同作用的其他结构。目前,我国生产的灭火器的保险机构一般都是采用保险销的结构。灭火器保险销上一般都有铅封或塑带封,铅封或塑带封是一次性使用的,凡是灭火器上保险销铅封或塑带封有脱落、断裂等现象,说明该灭火器可能被使用过。
器头
干粉灭火器为了保证能够密封都装有器头,器头由阀门等部件组成,灭火器应配有间歇喷射结构,以保证灭火器可在任何时间中断喷射。贮压式干粉灭火器的器头都有可开关灭火剂喷射的结构,因此都具备可间歇喷射的功能,但贮气瓶式干粉灭火器的器头上有的具备关闭灭火剂喷射的结构,有的则没有。没有关闭灭火剂喷射结构的贮气瓶式干粉灭火器则在喷射软管前端加装有可开关灭火剂喷射的喷枪。从外观上来判断:1kg、2kg、3kg干粉灭火器一般都没有可间歇喷射的结构,外挂式的贮气瓶式干粉灭火器,其器头部分一般也没有间歇喷射的结构,但在喷射软管前端加装有可开关灭火剂喷射的喷枪。
筒体
筒体一般用碳钢、铝合金和不锈钢等材料制造。灭火器的底圈或颈圈部分应有该灭火器的水压试验压力值、出厂年份的钢印。灭火器筒体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灭火器筒体应进行水压试验、爆破试验、压扁试验、压力交变试验等,试验中不应有泄漏、破裂和可见的变形等缺陷。筒体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并有材料质保书,且应保证质保书的有效性。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
标志、压力指示器、保险机构、筒体、器头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标志、压力指示器、保险机构、筒体、器头与手提式干粉灭火器的相同。
喷射软管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都应配备喷射软管,而且喷射软管的长度应不小于4m,用卷尺测量时,喷射软管两端的接头和喷枪的长度都不应算入4m之内。喷射软管组件和控制阀应安全地固定在储藏盒或夹紧装置中,在危急的场合,喷射软管应能被快速简便地展开,并无绞缠。
喷枪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喷射软管的出口端都应装上可以开关灭火剂喷射的喷枪。喷枪应有稳妥安放的结构,以保证灭火器在移动过程中不脱落。采用旋转式开启的喷枪,在其枪体上应有指示“开”“关”字样的标记。
行驶机构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有一个装有轮子的行驶机构。该机构应有足够的通过性能,在推(或拉)行过程中的最低位置的尺寸(轮子除外)与地面的间距不应小于100mm。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的车架组件应设计成具有固定和运载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所有部件和零件的功能,且当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在竖立的位置向任何方向翻倒时,该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筒体或气瓶、喷射软管的固定单元和所有的其他部件应能得到保护。
器内充装
干粉灭火器内充装的用作灭火剂的干粉是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这些粉末是用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如碳酸氢钠、改性钠盐、钾盐、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铵等)作基料,添加少量的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的。
干粉灭火剂是用于灭火的干燥且易于流动的微细粉末,由具有灭火效能的无机盐和少量的添加剂经干燥、粉碎、混合而成微细固体粉末组成。它是一种在消防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灭火剂,且主要用于灭火器中。除扑救金属火灾的专用干粉化学灭火剂外,干粉灭火剂一般分为BC干粉灭火剂和ABC干粉两大类。
规格
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有:1kg、2kg、3kg、4kg、5kg、6kg、8kg、9kg和12kg。
推车式干粉灭火器有:20kg、50kg、100kg和125kg。
特点
(1)灭火效率高,灭火速度快。
(2)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能。用干粉灭火剂直接扑救130kV以下的带电设备火灾,不会发生电击危险。
(3)抗复燃能力差。干粉灭火剂在灭火过程中基本没有冷却作用,扑救火灾时易在停止喷射后形成复燃。
(4)耐低温性好,但易吸湿结块。干粉灭火剂的主要成分是无机盐,吸湿作用强,容易受潮吸湿结块,从而影响使用。
(5)喷射后,残存干粉很难清理。干粉灭火剂颗粒较细,而且可以漂浮到整个空间范围内的各个角落,喷射后的残存干粉清理起来很困难。
操作方法
手提式使用方法
扑灭固体火灾
(1)将灭火器携带至火场。
(2)在人可靠近的燃烧物区,去掉灭火器上的保险装置,封记自动破坏。
(3)若是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一只手抓紧提把,按下压把,另一只手握住喷射软管末端喷嘴.对准火源;若是不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一只手抓紧提把,按下压把,另一只手托住灭火器的底部,将喷嘴对准火源。
(4)沿着火源范围来回覆盖喷射,直至火势范围缩小.渐渐靠近燃烧物,对着火焰或余烬进行喷射。需要时可间歇地开关阀门喷射灭火剂.直至灭火剂喷完。若在室外灭火,应选择在火焰的上风方向喷射。
扑灭容器内的液体火灾
(1)将灭火器携带至火场。
(2)在人可靠近的燃烧物区,去掉灭火器上的保险装置,封记自动破坏。
(3)若是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一只手抓紧提把,按下压把,另一只手握住喷射软管末端喷嘴,对准火源;若是不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一只手抓紧提把,按下压把,另一只手托住灭火器的底部,将喷嘴对准火源。
(4)站在固定的位置对准液体燃料火焰的根部进行喷射,且快速地左右摆动扫射,喷射流应覆盖整个容器的开口表面,使燃烧面积缩小,将火焰赶至容器的对面边缘,切断燃烧链,直至火焰全部扑灭或灭火剂喷完。若在室外灭火,应选择在火焰的上风方向喷射。
刚开启喷射时应避免直接对准燃烧液体喷射,防止射流的冲击使可燃液体溅出而扩大火势,造成灭火困难。
扑灭流淌的液体火灾
(1)将灭火器携带至火场。
(2)在人可靠近的燃烧物区.去掉灭火器上的保险装置,封记自动破坏。
(3)若是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一只手抓紧提把,按下压把,另一只手握住喷射软管末端喷嘴,对准火源;若是不带喷射软管的灭火器.一只手抓紧提把,按下压把.另一只手托住灭火器的底部,将喷嘴对准火源。
(4)将喷Ⅱ觜对准流淌火边缘快速地左右摆动扫射。然后朝一个方向逐步推进,使灭火剂覆盖在燃烧液体的表面,使燃烧面积缩小。需要时可反复开关手提式灭火器的阀门或推车式灭火器的喷射控制枪阀门,间歇地喷射灭火剂,直至火焰全部熄灭或灭火剂喷完。若在室外灭火,应选择在火焰的上风方向喷射。
推车式使用方法
把灭火器拉或推到现场,用右手抓着喷粉枪,左手顺势展开喷粉胶管,直至平直,不能弯折或打圈,接着除掉铅封,拔出保险销,用手掌使劲按下供气阀门,再左手把持喷粉枪管托,右手把持枪把用手指扳动喷粉开关,对准火焰喷射,不断靠前左右摆动喷粉枪,把干粉笼罩住燃烧区,直至把火扑灭为止。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火灾,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是利用二氧化碳气体或氮气气体作动力,将筒内的干粉喷出灭火的。干粉是一种干燥的、易于流动的微细固体粉末,由能灭火的基料和防潮剂、流动促进剂、结块防止剂等添加剂组成。主要用于扑救石油、有机溶剂等甲类液体、可燃气体和电气设备的初期火灾。
干粉灭火器广泛用于油田、炼油厂、船舶、商城、市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娱乐场所、油库、化工厂、飞机场及工矿企业等。
配置场所
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可划分为以下六类:
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也是我们比较常见的火灾,如木材、煤、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火灾。
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火灾。
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钛、钾、钠、镁、铝镁合金、烷基类、液态金属类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是指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带电物体和精密仪器等物质的火灾。
F类火灾:是指烹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
注意事项
(1)使用于粉灭火器前,要先将灭火器上下颠倒几次,使筒内干粉松动。
(2)使用过程中,灭火器应始终保持竖直状态,避免颠倒或横卧造成灭火剂无法正常喷射,且避免在转轴倾角大于30。时使用。
(3)有喷射软管的灭火器在使用时.一手应始终压下压把,不能放开.否则喷射会中断,另一只手握住喷射软管末端喷嘴.对准火源。
(4)干粉的粉雾对人的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喷射干粉后,使用者应迅速撤离,特别是在有限空间内的人员,在喷射干粉时应及时撤离。
(5)干粉灭火剂有腐蚀性,残存在物件上的干粉应及时清除。
(6)扑救油类火灾时,干粉灭火剂的抗复燃性较差。因此,扑灭油类火灾后应避免周围存在火种。
(7)BC干粉灭火器不能扑救固体有机物质的火灾。
维修与保养
(1)灭火器应放置在通风、干燥阴凉并取用方便的地方,环境温度在一20~+55℃为好。不要受烈日曝晒,或受剧烈振动,且应避免与化学腐蚀物品接触。
(2)定期检查灭火器的封记是否完好。如灭火器的封记损缺或一经开启,就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和再充装,并重新封记。
(3)储压式灭火器应定期检查压力指示器的指针是否在绿区,如在红区,或在黄区应及时查明原因,检修后重新蒲装。
灭火器再充装时,不同类型的干粉灭火剂绝对不能换装。
(4)推车式灭火器应定期检查行走机构是否灵活可靠,并及时在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5)维护必须由经过培训的专人负责,维修和再充装应送专业维修单位进行。
(6)灭火器应置于设定位置,无障碍物,摆放稳固,没有埋压,没有挪作它用,责任人维护职责明确、落实。灭火器的使用说明应朝外,灭火器箱不得上锁,灭火器应避免日光曝晒和强辐射热。灭火器铭牌应完整清晰,保险销和铅封应完好,灭火器操作要求应清楚易懂。
报废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灭火器应报废:
(1)筒体锈蚀面积大于或等于筒体总表面积的1/3,表面有凹坑;
(2)筒体明显变形,机械损伤严重;
(3)器头存在裂纹、无泄压机构;
(4)存在筒体为平底等结构不合理现象;
(5)没有间歇喷射机构的手提式灭火器;
(6)不能确认生产单位名称和出厂时间,包括铭牌脱落,铭牌模糊、不能分辨生产单位名称,出厂时间钢印无法识别等;
(7)筒体有锡焊、铜焊或补缀等修补痕迹;
(8)被火烧过;
(9)出厂时间达到或超过规定的最大报废期限。
使用年限
干粉灭火器报废年限为10年。干粉灭火器自出厂期满5年,经首次维修以后维修以后每满2年应送至具有三级以上的维修维保资质的单位进行维护保养。而这个日期是印在合格证上,根据相关规定:经维修灭火器按照《灭火器维修》(GA95-2015)的制定标准在瓶体加贴维修合格证,合格证应包括以下内容:1.维修编号;2.维修企业的负责人和维检人员盖章;3.灭火器总质量;4.维修日期;5.维修机构名称、地址和联系电话等。不应随意添加灭火器维修有效期。
标准规范
灭火器的配置类型应与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相适应,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A类火灾场所应选择同时适用于A类、E类火灾的灭火器。
2.B类火灾场所应选择适用于B类火灾的灭火器。B类火灾场所存在水溶性可燃液体(极性溶剂)且选择水基型灭火器时,应选用抗溶性的灭火器。
3.C类火灾场所应选择适用于C类火灾的灭火器。
4.D类火灾场所应根据金属的种类、物态及其特性选择适用于特定金属的专用灭火器。
5.E类火灾场所应选择适用于E类火灾的灭火器。带电设备电压超过1kv且灭火时不能断电的场所不应使用灭火器带电扑救。
6.F类火灾场所应选择适用于E类、F类火灾的灭火器。7当配置场所存在多种火灾时,应选用能同时适用扑救该场所所有种类火灾的灭火器。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灭火器选型的基本原则。根据场所的火灾类型选择相适应的灭火器,既要保证灭火器能够发挥灭火作用,也要防止在同一场所内选配灭火剂不相容的灭火器、防止灭火剂与保护对象发生不利于灭火的逆化学反应。
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被保护对象的情况和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确定,并应保证最不利点至少在1具灭火器的保护范围内。灭火器的最大保护距离和最低配置基准应与配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相适应。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灭火器设置点的基本要求。在建筑中应合理确定灭火器设置点的位置和数量,并在每个设置点配置足够灭火级别和数量的灭火器,确保配置场所的灭火器保护范围全覆盖。
灭火器配置场所应按计算单元计算与配置灭火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计算单元中每个灭火器设置点的灭火器配置数量应根据配置场所内的可燃物分布情况确定。所有设置点配置的灭火器灭火级别之和不应小于该计算单元的保护面积与单位灭火级别最大保护面积的比值。
2.一个计算单元内配置的灭火器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具。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灭火器配置数量的基本要求。灭火器的配置数量是实现相应防护目标的根本保障,应与所保护的计算单元的灭火需求匹配,满足所在计算单元的最小需配灭火级别。一个计算单元内至少配置2具灭火器,共同作用有利于迅速、有效地扑灭初起火灾;同时,两具灭火器也可起到相互备用的作用。
灭火器应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应影响人员安全疏散。当确需设置在有视线障碍的设置点时,应设置指示灭火器位置的醒目标志。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灭火器的基本设置要求。灭火器作为扑救初起火灾的主要器材,发生火灾时人员需要尽快取得灭火器进行灭火操作,设置在位置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才能达到迅速取用、快速灭火的目的。
灭火器不应设置在可能超出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场所,并应采取与设置场所环境条件相适应的防护措施。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保障灭火器正常性能的防护要求。灭火器只有在符合其使用温度范围的场所才能实现相应的灭火效能。对于二氧化碳等储压式灭火器,环境温度超出使用温度范围时还可能会导致灭火器的内压升高而引发意外事故。
当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危险等级和建(构)筑物总平面布局或平面布置等发生变化时,应校核或重新配置灭火器。
条文说:本条规定了灭火器重新配置的基本原则。灭火器配置场所的火灾种类、危险等级、建筑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是确定灭火器配置的关键因素,对灭火剂要求、灭火器类型、灭火器的配置基准等有较大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时,应校核和调整灭火器的配置。
灭火器应定期维护、维修和报废。灭火器报废后,应按照等效替代的原则更换。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各类建筑中所配灭火器的维护要求。定期维护和维修灭火器、到期报废灭火器是消防设施日常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保证灭火器安全使用、能够有效扑灭初起火灾的重要保障。等效替代原则需要确保灭火器的配置级别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