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会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辖县级市,由肇庆市代管,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介于东经112°25'25"~112°52'35'',北纬23°11'40''~23°41'42''之间,东西宽约30千米,南北长约45千米,全市总面积1263平方千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2021年末,四会市常住人口有52.91万人。居住着汉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等民族。
先秦时期,四会地域为百越地。秦朝时,置四会县,属桂林郡。1993年11月,四会撤县设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肇庆市代管。截至2021年12月,四会市辖4个街道、10个镇。市人民政府驻四会大道行政中心。
2020年10月,四会市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四会市是肇庆市经济中心区,绥江经济走廊龙头城市。2024年,四会市全域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818.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3年增长1.8%。
名称来历
四会市得名有两种说法:
一是,四会市因东有古津水,南有浈江,西有建水,北有罗定江,四条河汇集到处一处,故名。
二是,四会之“四”不是特指哪四条水,因为既有绥江水,又有溱、、洭水组成的北江及西江,有多条江河之水四方来会,故名。
历史沿革
古代
先秦时期,四会地域为百越地。
三国吴黄武五年(266年),划出东南部设置平夷县,属广州南海郡。
刘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属广州绥建郡。
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属广州总管府。隋仁寿元年(601年),属番州。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南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属广州都督府。唐武德五年(622年),属广州南绥州。唐贞观八年(634年),属岭南道浈州。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并为四会、化蒙二县,属岭南东道广州。
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属广州中都督府。北宋开宝六年(973年),化蒙县并入四会县。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属广南东路端州。北宋重和元年(1118年),属肇庆府。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属广南东路宣慰司肇庆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广东布政使司肇庆府。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四会县析置广宁县,属肇庆府。
清顺治元年(1644年),属广东承宣布政使司肇庆府。
近现代
民国三年(1914年),属粤海道;民国九年(1920年),属西北绥靖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三区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属西江区专员公署。1952年5月,四会县与广宁县合并,称广四县,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4年7月,广四县分为广宁县、四会县,四会县境范围固定下来,仍属粤中区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2月,属高要区区专员公署。
1958年10月,四会县与广宁县再次合并,称广四县,属江门区专员公署。1961年4月,广四县再次分为广宁县、四会县,属肇庆地区专员公署。1968年3月,属肇庆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属肇庆地区行政公署。1988年1月,属肇庆市。
1993年11月,四会撤县设市(县级),由广东省直辖,肇庆市代管。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0月31日,四会市辖4个街道、10个镇,有113个村民委员会、48个社区居委会和2168个村民小组,设2个功能区。市人民政府驻四会大道行政中心。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四会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介于东经112°25'25"~112°52'35'',北纬23°11'40''~23°41'42''之间,东与佛山市三水区交界,南与肇庆市鼎湖区相连,西北与广宁县接壤,东北与清远市市清新区毗邻,东西宽约30千米,南北长约45千米,全市总面积126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四会市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南和西北属山地,东部和中部是海拔50~200米高的丘陵,东南部为海拔20米以下的平原。其中山地557.12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44.3%;丘陵盆地392.37平方千米,占31.2%;平原308.11平方千米,占24.5%。根据自然地势差异,分为西北山区、西南沿江山地区、东部丘陵水土流失区、中部丘陵区、东南平原区。境内山峰属南岭余脉,主要山峰共有35座,其中有北面的三桂山脉,东北面的羊角尖山脉,西北面的百僚山脉和五指山脉,西南面的黄牛头山脉。
地质
四会市位于云开隆起带的北东缘,吴川一四会断裂带北段,总体构造段为北东向,由北东向褶皱、断裂构造组成该市的构造骨格。经历了加里东运动期、印支运动期、燕山运动甲幕期、燕山运动乙幕期、喜马拉雅山脉运动期5个构造时期。境内出露地层的年代,由老到新有古生界的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纪、石炭系,中生界的侏罗系,新生界的第三系、第四系。
气候
四会市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湿度偏大,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21.2℃左右,气温自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年平均温度,北部的威整镇和江谷江林约19.8℃,南部的大沙镇约21.5℃,其余地区20℃左右。无霜期年平均333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671.3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803.8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64.7天。汛期一般为4~9月,平均雨量为1406.9毫米,占全年雨量的78%。2021年,四会市平均气温22.6℃,比常年平均气温偏高1.0℃,全年高温日数61天,比常年偏多43.9天;日照市时数1860.9小时,比常年偏多213.0小时。年降雨量1298.2毫米,比常年偏少26.5%。
水文
四会市境内共有大小河流7条,均属北江水系,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绥江、龙江、漫水河、何礼河、曲水河、毒水河,主要河流均为西北向东南流向。绥江古称滑水、建水县、绥建水,属北江一级支流,是四会市境内最大的河流,流经怀集县、广宁县两县后注入该市。龙江古称三合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流经四会市34千米。曲水河又称高水,属北江二级支流、绥江一级支流,河长22千米。何礼河,又称邓寨水,属绥江二级支流,龙江的支流,河长18千米。该市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根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地下水多为无色、无味、透明、低矿化度,pH值5~7。
自然灾害
四会市自然灾害主要是洪涝、大风、干旱、低温阴雨、冰雹、台风等。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至1913年,洪水泛滥成灾共46次。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至1993年3月,发生有玻坏性的风灾(热带气旋、台风、龙卷风)共40次。2021年内对四会市有影响的台风5个,分别为2104号台风“小熊”、2107号台风“查帕卡”、2109号台风“台风卢碧”、2117号台风“狮子山”以及第2118号台风“圆规”。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根据2022年03月,四会市人民政府官网显示,四会市土地总面积12.63万公顷,其中耕地12916.36公顷、园地10455.86公顷、林地62170.72公顷、草地1071.3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4442.1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191.5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20728.76公顷、其他土地1319.38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1年底,全市已发现的矿产种类共有24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共17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7种,水气矿产2种。主要有燃料、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种类。燃料矿以煤为主,分布于石狗镇的讴坑、地豆镇的三桂山。天然气分布于大沙镇一带。金属矿主要有铁矿,分布于石狗镇、罗源镇、威整镇、大沙镇等地。还有零星磁铁矿和褐铁矿点出露。云浮广业硫铁矿集团有限公司分布于下茆、威整、石狗、贞山邓村、地豆等地。钨矿分布于邓村的小坑和东城街道的清东。锡矿分布于石狗镇的南氹。非金属矿石膏分布于大沙镇的江民、大布,有纤维石膏、泥皮石膏、普通石膏、矿石膏4种。碳酸钙分布于迳口镇的迳口,罗源镇的石寨,威整镇的南龙,石狗镇的石桥、都崀等地。油母页岩在大沙镇的江民大坑村发现有矿藏。2021年末,四会市有露天开采非煤矿山12家,开采矿种为建筑用花岗石、建筑用砂岩、白陶土、陶瓷土4种。
水资源
四会市水资源总量519.44亿立方米,其中过境水流507.2亿立方米,本地水流量12.17亿立米。市境年平均河川径流量12.17亿立方米,境客水流量66.06亿立方米,合共78.23亿立方米。全市年人均有水量3298立方米,多于全省年人均有水量;年均亩耕地有水量3614立方米,多于全省年均亩有水量。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绥江、龙江、漫水河河系沿河区域。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末,四会市常住人口有52.9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为64.52%;户籍人口有43.38万人,比2020年增加1865人;人口出生率8.57‰,死亡率6.93‰,自然增长率1.64‰。全年出生人口3762人,出生率8.57‰;死亡人口3043人,死亡率6.93‰;自然增长人口719人,自然增长率1.64‰。
民族
四会市历代居民多为汉族,有少数瑶族,还有一些是古西瓯族的疍民。至清代,朝廷下令裁革瑶民户籍,历经日久同化,县内居民(含民)均认属汉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有各族干部调人和婚嫁迁入,少数民族逐渐增多。2020年四会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市有少数民族33个,居住着汉族、壮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土族、布依族、彝族。
经济
综述
四会市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肇庆市经济中心区,绥江经济走廊龙头城市。2021年,四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73.12亿元,比2020年增长11.6%;三大产业比重为14.6:39.6:4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564元,增长10.9%。四会市重点企业有四会富仕电子,为四会市第一家上市公司;骨干企业有金田股份、飞南资源、富仕电子、同宇新材料等。
2024年,四会市全域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818.4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6.16亿元,比上年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23.79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318.45亿元,增长3.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9.3:51.8:38.9。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22672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65元,比上年增长3.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78元,比上年增长2.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66元,比上年增长3.4%。
第一产业
四会市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牛、羊为主;渔业以四大家鱼为主。2021年,四会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9.22亿元,增长7.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14.53亿元,比2020年增长9.5%,其中农业产值35.63亿元,增长7.6%;林业产值6.36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29.71亿元,增长32.6%;渔业产值35.26亿元,增长0.3%。
2024年,四会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0.74万亩,比上年增长0.4%;油料种植面积9.03万亩,增长1.5%;蔬菜种植面积18.02万亩,增长3.4%;中草药种植面积0.77万亩,增长3.8%。全年粮食产量12.23万吨,比上年增长1.4%;油料产量1.91万吨,增长2.1%;蔬菜产量36.28万吨,增长4.0%;水果产量29.91万吨,增长49.3%;茶叶产量0.05吨,增长67.4%。全年木材产量15.51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83%。
2024年,四会市猪牛羊禽肉产量10.52万吨,比上年增长7.5%。其中,猪肉产量4.28万吨,增长13.6%;禽肉产量6.19万吨,增长3.9%。禽蛋产量0.86万吨,增长14.3%。牛奶产量0.11万吨,增长71.2%。年末生猪存栏19.7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38.5%;全年生猪出栏47.58万头,比上年增长0.1%。全年水产品总产量20.4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其中,养殖产量20.42万吨,增长1.8%;捕捞产量0.01万吨,下降9.4%。
第二产业
四会市重点产业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金属加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设有南江工业园、肇庆高新区四会产业园、龙甫循环经济金属产业基地、江谷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等工业园。2021年,四会市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9.22亿元,增长7.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3.70亿元,比2020年增长15.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7.86亿元,增长19.9%。其中轻工业总产值216.73亿元,增长16.8%,重工业总产值631.13亿元,增长21.0%。
2024年,四会市全部工业增加值402.05亿元,比上年下降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2%。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2.0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41个,比上年增长5.1%。
第三产业
2021年,四会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16.56亿元,增长10.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9.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61亿元,比2020年增长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34亿元,比2020年增长13.8%;全年完成邮电业务38779万元,下降4.4%。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6.43亿元,比2020年末增加36.29亿元,增长9.1%;各项贷款余额435.85亿元,比2020年末增加32.88亿元,增长8.2%;全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6.14亿元,增长2.5%。
2024年,四会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1.14亿元,比上年增长6.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77亿元,增长6.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37亿元,增长1.6%;金融业增加值30.27亿元,增长3.9%;房地产业增加值26.46亿元,下降8.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1.0%;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10.29亿元,增长18.0%。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1%,利润总额增长172.2%。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12.11亿元,增长62.4%;快递业务量14378万件,增长61.2%;快递业务收入5.12亿元,增长4.0%。
2024年,四会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3.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6.1%,饮料类增长4.6%,烟酒类增长3.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3.4%,金银珠宝类增长3.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11.1%,家具类增长19.0%,通讯器材类增长15.0%,汽车类增长14.3%,化妆品类下降8.8%,日用品类下降2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5.0%,中西药品类下降18.3%,石油及制品类下降6.0%。从限额以上零售业业态看,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2.9%。
2024年,四会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06.9亿元,下降6.7%。其中,出口146.0亿元,下降6.5%;进口61.0亿元,下降7.1%。货物进出口顺差(出口减进口)-85.0亿元。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26家,比上年增长44.4%。实际使用外资4.83亿元,增长106.6%。年末全域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58.3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0%;各项贷款余额804.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9%。全域证券市场共有上市公司2家,市场总值109.59亿元,比年初下降12.9%。全域证券营业部2家,股票账户20.4万户,证券交易额160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域全年实现保费收入8.39亿元,比上年下降10.1%,其中,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5.27亿元,下降5.2%,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3.12亿元,下降19.2%;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48亿元,下降1.3%,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0.27亿元,下降22.9%。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及给付3.20亿元,增长1.0%。其中,人身险业务赔付支出1.14亿元,增长22.6%;财产险业务赔付支出2.06亿元,下降8.0%。
人文
四会民歌
四会民歌是四会市民间艺术的代表。四会民歌分为粤语民歌和客家民歌。白话民歌,包括啼哭歌、情歌、劳动歌、礼俗歌、儿歌、运童调等,主要分布于四会城区以及黄田、江谷、石狗镇、迳口、龙甫、大沙、威整等乡镇;客家民歌,包括客家山歌、客家情歌、罗源县民歌、哭嫁歌等,分布于迳口、江谷、地豆、下茆、罗源等乡镇。四会民歌中的“啼哭歌”,主要在婚礼和葬礼上传唱,演唱的时候还伴有哭泣。2015年11月10日,四会民歌被列入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美食特产
四会市地方美食有飘香茶油鸡、江谷窝粉、白沙脆笋、无笃仙螺、仁面、油糍、濑粉、马房河鲜、鹅汤圆仔糍、茵缘柑橘酥、威整云吞等。
宗教
四会市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和基督教。佛教传入始于晋朝初期。西晋元康三年(293年),僧人慧知在西绥江边兴建一座般若寺,在境内宣传佛教。唐代,佛教禅宗六祖惠能从黄梅县东禅寺南来后,向民众宣传佛法。基督教在民国初年传入四会,最初成立“基督教神召会”,会址设在原四会县城仓岗街。
方言
四会市方言主要有四会话、广州话、客家话。四会话是本地人历来使用的语言,广州话是历代外来人员带入的语言。由于四会话与广州话的发音接近,因而民间统称为“粤语”。主要分布在大沙镇、下茆镇、罗源、威整等镇的全部或部分乡村。客家话与传统的客家话同一语系。由于受“白话”的影响,发音和声调,与传统的客家话有变异。主要分布在地豆、迳口、清塘等镇,与高要区毗邻的橄榄、姚沙等管理区的村民讲高要话,与广宁县县毗邻的黄田、威整等镇的一些村民带有广宁口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末,四会市有中小学校64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27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小学3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其中,四会市四会中学是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旺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体育特色学校。
2021年,四会市全年普通高中招生2416人,比2020年下降37.9%,在校生10164人,比2020年下降11.3%,毕业生3347人,比2020年增长25.6%;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87人,比2020年增长14.4%,在校生2526人,比2020年增长15.7%,毕业生557人,比2020年下降38.2%。
2024年,四会市普通、职业本专科招生6297人,在校生13325人,毕业生295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100人,在校生5644人,毕业生2002人。普通高中招生6654人,在校生18273人,毕业生5744人。初中招生12158人,在校生33950人,毕业生10585人。普通小学招生11103人,在校生71222人,毕业生12017人。特殊教育招生30人,在校生129人,毕业生30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3734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3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8.97%。
科技事业
2021年底,四会市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开展科技活动研发课题(项目)90个,比2020年增加10个,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10.50亿元,增长17.1%;全年全市获得专利授权941项,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55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258.77亿元。2024年,四会市共签订技术合同38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79亿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四会市共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各1间,文化站13个,图书馆藏书量60.99万册,有线电视用户7.81万户。其中,四会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四会市博物馆是肇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会市文化馆是国家一级馆、广东省基层文化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四会市组织大型文艺演出10场,送戏下乡65场,共送书籍下乡2.6万册。
截至2021年,四会市纳入文物普查数据库的不可移动文物有423处。其中,包括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8处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内的218处不可移动文物。
2024年末,四会市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2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6.91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6.91万户。全域共有档案馆1个,馆藏档案21.1万卷。
体育事业
2021年,四会市举办各级运动会9次,其中县级以上7次;竞技类参赛运动员3200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73228人,比2020年增加3126人;全市拥有规模体育场馆3个。2021年,四会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省比赛奖牌(前三名)6块;四会市体校向上级输送人才10人。
医疗卫生
2021年末,四会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20个,其中医院1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1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个,其他卫生机构1个。主要医院中,四会市人民医院是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四会市中医院是公办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四会市妇幼保健院是妇幼专科医院。2021年末,四会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2188张;全市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47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293人,注册护士149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5人,专科疾病防治院卫生技术人员47人,卫生监督技术人员13人。
2024年末,四会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8个,其中医院17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5个,民营医院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1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2个,门诊部(所)196个,村卫生室16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个(不含卫生监督所),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技术人员465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43人,注册护士207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855张,其中医院2471张,乡镇卫生院207张。全年总诊疗人次728.18万人次,出院人次8.22万人次。
社会保障
2021年,四会市共征收社会保障基金17.29亿元;共发放保险金额13.24亿元;共投入救助资金11298万元,社会救济总人数105492人次;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6558万元。截至2021年底,四会市有社会福利收养性事业单位14个,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共有床位814张,全年共救助人员18人。
2024年末,四会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5.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8.69万人,减少0.0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6.66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3.69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2.9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17.58万人,增加0.9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21.61万人,增加1.0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18.7万人,增加1.31万人。全域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总收入13.69亿元,增长12.1%。
2024年,四会市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4804人。年末全域共有1016人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538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171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年临时救助249人次。全年领取国家定期抚恤金、定期生活补助金的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368人。年末全域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民政服务机构18个,其中养老机构16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2个。收养救助人员648人。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28亿元,比上年增长4.3%;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0.35亿元,增长3.6%。
环境
2021年,四会市灰霾天气日数达26天,比2020年增加19天;年日照市时数1860.9小时,比2020年增加280.2小时;全年义务植树93.7万株;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站1个,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共21.09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截至年末,已建成城区和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3座,全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3%。
2024年,四会市完成造林面积658.2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231.6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5.18%。截至年末,全域共有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480.53公顷;县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80.58公顷;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面积1321.68公顷。
交通
综述
四会市是肇庆市东大门,珠三角通往粤西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交通要冲,高速公路干线实现“二纵二横”,国道、省道、县道构成“三纵四横”,形成了“东进西优北拓南联”的快速交通网络。
公路
四会市有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清云段)正式通车,二连浩特-广州高速公路、江肇高速、肇花高速、广佛肇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在境内互联互通。另外有国道G321、省道S260线、省道S263线、省道S118线过境。截至2020年底,四会市境内公路通车里程为1516千米,公路网密度达到130.02千米/百平方千米,人均公路里程为28.74千米/万人。
铁路
四会市有广茂铁路、贵广高速铁路、广佛肇城际铁路穿境而过,火车站有四会站。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10月,四会市共开通公交线路15条,开行农村客运线路18条,中心城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景区
综述
四会市是“新时代•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有六祖文化、玉文化两大文化旅游品牌,形成文化旅游发展的三大区域,包括以玉文化为特色的中心商务旅游区,以六祖文化为核心的禅宗文化体验区,以下茆、江谷、地豆等镇为重点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观光区。主要旅游景点有奇石河景区、贞山风景区、邓村古法做纸坊、奇石河、四会玉器博览城景区等。截至2022年6月30日,四会市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4家,其中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3家。
主要景点
肇庆市四会奇石河景区位于四会市北部边缘,地处四会、清远、广宁县交界处,占地面积8平方千米。主要景点有:十里奇石河、银龙大瀑布、奇石滩、天然山泉水泳场、负离子氧吧区、水车群等。2021年,该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肇庆市广东四会玉器博览城景区位于四会市核心玉器商圈,紧邻四会大道。玉博城占地3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17万平方米。2019年,该景区被列为国家3A级景区。
贞山风景区位于四会市区西南2千米的贞山上。贞山因传唐代有文氏贞女在该地升仙而得名。“贞山雨霁”为四会旧八景之一。1982年始辟为风景游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