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忠礼,出生于1963年8月16日,浙江东阳人,生前为教授、博士、中共党员,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学科带头人,全国优秀教师。曾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还曾兼任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数学会理事。
1981年,韦忠礼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经过本硕连读后,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韦忠礼毕业后进入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的前身)工作,1996年获博士学位,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韦忠礼破格晋升教授。之后在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做访问学者。2001年至2009年,韦忠礼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并在2004年6月,被选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013年12月,韦忠礼获聘为山东建筑大学二级教授。2021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一职工称,韦忠礼已于几年前去世。
韦忠礼从1986年起从事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微分方程应用的研究工作。在《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韦忠礼曾获得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还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还曾入选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韦忠礼,1963年8月16日出生,浙江省东阳市城东街道东屏村白火上自然村人。1981年,韦忠礼毕业于浙江省东阳中学,后于1982年考入山东大学,经过本硕连读后,1989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毕业后,韦忠礼进入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的前身)工作,1993年被选为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校级学术骨干培养对象,1993-1996年回山东大学数学系读博士,从师郭大钧教授,攻读非线性泛函分析与微分方程理论。
韦忠礼1996年获博士学位,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为教授,并评为校级拔尖人才和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2年3月至6月,他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从师李树杰教授,进行有关变分法和临界点理论的研究。
2001年至2009年,韦忠礼任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副院长。曾获评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第五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山东省数学会理事。2004年6月年,被遴选为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2013年12月,韦忠礼获聘为山东建筑大学二级教授。
人物逝世
2021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一职工称,韦忠礼已于几年前去世。
主要作品
论文
课题研究
1986年起,韦忠礼从事于非线性泛函分析及其微分方程应用的研究工作。研究抽象空间中的脉冲积分微分方程各种边值问题的多重解,最大解与最小解;研究泛函微分方程和差分方程正解存在性以及解的渐近性质;研究奇异边值问题正解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解的确切个数,解的结构以及解的性质以及临界点理论等。
学术研究
韦忠礼曾担任本科生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实变函数》,研究生课程的《数学物理方法》,《数值分析》,《线性泛函分析》,《非线性泛函分析》,《拓扑方法与变法方法》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主要成就
韦忠礼曾承担和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项目组首位的完成人员,获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项,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
韦忠礼已在《J. Math. Anal. Appl.》《Nolinear Anal. T. M. A. 》《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 》《J. Nagoya Math. 》《Indian J. pure appl. Math. 》《Rocky Mountain Journal of 数学》《Chinese J. Contemporary Math. 》《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数学进展》,《数学物理学报》,《系统科学与数学》等国内外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中,SCI二十余篇,国家级核心论文五十余篇,研究成果丰富且有创造性,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表现了很强的科研能力。2004年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3篇,一级学报3篇。
社会任职
以上参考:
个人生活
韦忠礼的父亲韦彦仁,毕业于师范大学,母亲为卢巧娥,家中有一个哥哥(韦世共)和一个姐姐。韦忠礼的妻子是山东建筑大学老师俞蓁,儿子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韦东奕。
荣誉奖项
以上参考:
人物评价
韦忠礼在数学领域很有建树,我们以前经常听说他们爷俩的事迹,有时候父子俩没事干了,就会打趣说,‘来,我们做道数学题’,这也成为我们同事间的一段佳话。(山东建筑大学职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