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刘青霞故居
编辑:浩

刘青霞故居是“辛亥女杰”刘青霞曾经居住的地方。刘青霞故居由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刘家胡同的刘家宅院和尉氏县县城中心的师古堂(东院)、刘家西院共同构成。刘家宅院占地面积有60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各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明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胡同南侧还有一个南配院。师古堂现存后院及中院部分建筑,坐北朝南,有房38间,为二层硬山式楼房三面围合而成。刘家西院与师古堂隔路相望,建筑群坐西朝东,分南北两座院落,两座院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通联,风格与师古堂一致。院落整体布局严谨,各为三进,现存基本完整,亦为二层硬山式楼房三面围合而成。

开封市区刘家胡同的刘家宅院,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该宅院为刘青霞在开封居住和活动的场所。由于家族纠纷,刘青霞毅然将其财产归公。冯玉祥河南省执政时,处理此案,将诉讼所及的有关财产没收归公或变卖,这笔财产大部分用于教育事业。尉氏县城的师古堂(东院)及西院,为当时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庄园的一部分,建于清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县政府机关占用。后来刘家宅院东宅为红旗幼儿园占用,西宅为顺河房管所占用,后花园已被改造,其余仍保持原有风貌。2009年,开封市委市政府拨专款对其进行保护维修。维修工作已于2011年6月正式竣工。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于2011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2025年9月11日,根据开封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黄色重要天气预警,为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开封市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于2025年9月11日起临时闭馆,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2006年5月,刘青霞故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青霞故居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使人民群众更了解她的传奇人生,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而且对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另外,故居作为豫东地区保留最好、最完整的一处传统民居,其所具有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既具有传统北方四合院建筑的典型面貌,又反映了河南省传统民居建筑的若干特点,同时又有中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特征,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建筑艺术价值。开封市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社科普及基地、河南省家风家教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开封市区刘家胡同的刘家宅院,建于光绪六年(1880年)。该宅院为刘青霞在开封居住和活动的场所。由于家族纠纷,刘青霞毅然将其财产归公。冯玉祥在河南执政时,处理此案,将诉讼所及的有关财产没收归公或变卖,这笔财产大部分用于教育事业。尉氏县城的师古堂(东院)及西院,为当时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庄园的一部分,建于清末,建国后,为县政府机关占用。

后来刘家宅院东宅为红旗幼儿园占用,西宅为顺河房管所占用,后花园已被改造,其余仍保持原有风貌。

2009年开封市委市政府拨专款对其进行保护维修。维修工作已于2011年6月正式竣工。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于2011年11月16日正式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建筑布局

刘青霞故居原为尉氏县大地主“刘半县”庄园的一部分,位于尉氏县城正中央,跨东西两条大街是“师古堂”大院,由刘家宅院和尉氏县县城中心的师古堂(东院)、刘家西院共同构成。

主要建筑

刘家宅院

综述

刘家宅院,占地面积有60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东、西宅院布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一致,由前、中、后三进院落组成。东院、西院共有清末明初建筑风格的房间70余间。胡同南侧还有一个南配院。该院落建筑雕饰风格素雅,门窗设计开阔通透,整体风貌简洁规整,虽无繁复的雕梁画栋装饰,却以简约形制呈现出中原传统建筑的规整特质,是当前豫东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中原古典建筑风格四合院之一。从建筑规制来看,院落布局中,主房与配房、后院与中院及前院的建筑在高度、面宽、进深维度均存在差异:正厅与正房的建筑高度最高,中院建筑高度次之,前院建筑高度最低。这种差异化设计使建筑群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序的空间格局,同时也体现出传统中原民居建筑中主尊配卑的等级秩序特征。东西两宅各有大门,互不统属,仅有一耳室相连,亦多年没有使用。院后是一座花园,将东西两宅连为一体。建筑布局以上房中轴为主线,左右对称,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是一座封闭式的四合院建筑。

东院

东院南北长75.6米,东西宽26.8米,由相互分离的各幢房屋组成南北长、东西窄的矩形院落,对外开较少的小窗,向内院开设采光面积较大的窗,既保证了空间的私密性,又注重采光。院落开敞,房房相离,并由转角处的游廊和房屋前的檐廊将其串联起来,显得疏朗而不松散,极具神韵。整个建筑从南向北,房屋檐口与屋脊逐步升高,中厅脊高于配房脊,主次十分明显。最后的第三进院为正宅,正厅五大间(前两进为三间),东西厢房虽然也是三间但面阔均较一、二进院稍宽,同样可以让人感到主次的不同。

古时建房有严苛的等级制度,如清代的制度规定王府的大门设于中央,亲王府五间,郡王府三间,等级很高,其余所有的府宅和普通四合院的大门均只有一间。同时,北方四合院在风水上要遵守“坎宅巽门”的易理,即正房建在正北“坎”位上,大门建在东南“巽”位上。如《阳宅十书》中记载:大门吉,则全宅皆吉矣,房门吉,则满房皆吉矣。富甲一方的刘家在建宅院时也十分重视门堂之制,东院大门建于东南角“巽”位,易理上讲,“巽”位主生,最为吉利,门开此处自然寓意家人世代昌隆,日子红红火火。大门为单开间三步架、屋宇式金柱大门,脊高7米、檐高4.8米,高出临街南屋脊顶,看起来颇有气势。且磨砖雕花,做工精细。原有四步石阶,现因街道地基抬高,石阶已被埋没。

东院建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倒座、厅堂、过厅、正房,两侧对称排列厢房,构成三进规模相近的院落。进入大门左转便进入第一进院,有坐南朝北倒座三间、东西厢房及过厅。这里要着重解释一下,该一进院布局极为紧凑,大门与东厢房之间没有余地,为了保证门楼的规格以及大门和内院的过渡空间,只有向内推移,舍掉东厢房的南次间。这样,东厢房实际就变成了两间,山墙内移至梁下兼做影壁,堪称合理利用空间的典范。第二、三进院的建筑布局与一进院类似,重复之中又赋予微妙变化,其房屋进深、面阔依次增加,宅院宅门、倒座、厢房、台基在同一个水平高度,比厅堂及正房要低两层台阶,这种高低的差异突出了厅堂及正房的地位。垂花门是进入二进院的途径之一,独立柱担梁式垂花门,属垂花门中构造最为简单的一种,只有一排柱,梁与柱十字相交,挑出于柱的前后,梁头两端各承一根檐檩,梁头下端各悬一根垂莲柱,檐部雕刻有精美的花饰,图案以石榴、南瓜、葡萄为主,象征多子多福,寄予了美好的期望。格栅是安装于建筑物金柱或檐柱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一种装修,格栅木雕多以植物花卉图案为主,寓意平安富贵,吉祥如意,大大增加了宅院的生动性。

小独院

刘青霞故居大门对过路南的一座四合小独院,进门西拐,西房为正室,是刘家两宅院的附属部分。它可能是招待亲友住宿或佣人居住的地方,其房屋建筑,构造格式和北院大致相同。

师古堂(东院)

师古堂占地12700平方米,原貌极为奢华、雄伟,是一座大型的四合式建筑群。全盛时,师古堂约有房三百余间,是刘氏家族中建筑最精美,规模最庞大的建筑群。师古堂现存后院及中院部分建筑,坐北朝南,有房38间,为二层硬山式楼房三面围合而成。后院主楼面阔五间,进深6米许,通高12米;东西两楼面阔五间,较主楼略低。三面楼房一、二层皆有前廊互相贯通,会于二门处,可拾阶而下。建筑为硬山式,花瓦脊工,檐下装饰有花砖,雕刻精美,装修为木雕格扇门窗,室内亦有楼梯可登上层。中院现仅存东楼一座,风格与后院相同。昔日师古堂内景色怡人,院内奇花异石纷呈,牡丹、桂花、丁香、腊梅树四时芳香,至今犹有刘青霞亲手栽种的腊梅存活。

刘家西院

西院与师古堂隔路相望,建筑群坐西朝东,分南北两座院落,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通联,风格与师古堂一致。院落整体布局严谨,各为三进,现存基本完整,亦为二层硬山式楼房三面围合而成。建筑形式有硬山、卷棚等,营造出错落有致、富于变化的建筑群天际线效果。西院现存建筑12座共88间,建筑装饰方面大量使用木雕、砖雕。

保护开发

师古堂(东院)曾于1985年7月和2000年9月被公布为尉氏县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刘家宅院于1992年4月和2000年9月曾被公布为开封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刘青霞故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开封市委市政府拨专款对其进行保护维修。对刘家胡同的民居进行整治,逐步恢复四合院布局、建筑形制,在原有的历史街区肌理及院落布局的基础上进行了街道市政配套、建筑形制、立面整治,恢复了历史街区景观形式,展示了刘家大院所处环境和开封的民俗、民风。

相关人物

刘青霞(1877—1923),原姓马,河南安阳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受家命嫁与尉氏县大地主刘耀德为妻,故随夫家之姓。刘青霞出生于河南安阳县。清两广巡抚马丕瑶之女,辛亥革命女志士。18岁时嫁与尉氏县刘耀德,故人称刘青霞。1905年刘青霞随兄携子赴日考察,在那里,她接触了孙中山及同盟会人士,了解到豫籍留日学生中的同盟会会员因缺款不能办《河南》杂志,遂慷慨捐资,使该杂志在东京出版。她与友人在东京创办《中国新女界》月刊,宣传妇女解放。不久,她加入了同盟会,成了一名社会活动家。1908年创办的公立中州女子学堂附小(今开封市二师附小)的创办人之一便有刘青霞;1909年,刘青霞在尉氏县创办了华英女子学校,这是当时河南省的第一所女校。又捐地2公顷,兴办蚕桑学校。以巨款先后资助过河南和北京的许多学校。她还修建桥梁,开办“孤贫院”“平民工厂”。回国后,又捐巨款资助同盟会河南支部在开封开设的“大河书社”,作为开展革命活动的经费。同盟会员张钟端日本返国,策动起义,她设法予以掩护。民国初年举办爱国捐,被推举为河南国民捐事务所总理。积极参加京津地区妇女要求参政的运动,并被选为北京女子参政同盟会会长。刘青霞还于1911年夏天营救了一批革命党人,又捐巨资作为武装起义经费。刘青霞曾两次去上海市孙中山,表示要拿个人全部财产报效国家,作建筑铁路之用。虽然孙中山嘉纳其意,终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刘青霞的这个愿望直到1922年,冯玉祥第一次督豫时才得以实现。冯认为:“与其族人争讼,不如收归公有。”于是,刘家的大部分财产归公,移作办学之用。1923年刘青霞亡故,享年50岁。

价值意义

刘青霞故居是刘青霞在开封市的住所具有极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历史纪念意义。刘青霞故居作为刘青霞生活及奋斗的实物载体,不仅使人民群众更了解到她的传奇人生,体现了她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核心价值观的追求,而且对当代社会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另外,故居作为豫东地区保留最好、最完整的一处传统民居,其所具有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既具有传统北方四合院建筑的典型面貌,又反映了河南省传统民居建筑的若干特点,同时又有中国建筑风格转化时期的特征,具有较高的史料和建筑艺术价值。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旅游信息

交通

可乘坐旅游巴士专线5号线和六号线到达。

门票信息

刘青霞故居门票免费。

相关事件

2025年9月11日,受强降雨天气影响,开封市气象台发布的暴雨黄色重要天气预警,为保障游客的人身安全,开封市刘青霞故居纪念馆于2025年9月11日(周四)起临时闭馆,恢复开馆时间另行通知。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巡特警支队组织开展清明节主题纪念活动.微信公众号.2025-09-11

【名胜古迹】刘青霞故居 .微信公众号.2025-09-11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3-11-03

【开封革命遗址】开封刘青霞故居.微信公众号.2025-09-11

受降雨影响,开封这些景区、场馆已关闭.今日头条.2025-09-11

河南文物之窗 | 她与秋瑾齐名,探访传奇女子刘青霞故居.河南省文物局.2025-09-11

辛亥女杰刘青霞及其故居.团结网.2025-09-11

河南文物之窗 | 刘青霞故居.河南省文物局.2025-09-11

刘青霞故居.尉氏县人民政府.2025-09-11

2024年“菊花文化节”交通运输公共信息.开封市人民政府.2025-09-11

开封“宠粉”,给力!.开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