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熊奖(Golden Bear Award),是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项,也是欧洲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综合性国际电影大奖之一,创立于1951年,每年颁发一次。
第一届金熊奖是由德国籍评审团选出,1952年至1955年间则是由观众票选,1956年起皆是邀请国际影人组成评审团。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金熊奖。2025年,达格·约翰·豪格鲁德的《性梦爱三部曲:梦》获得第75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创立背景
在20世纪50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并得到了当时的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于1951年在柏林西部地区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旨在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自此,金熊奖作为该电影节的最高荣誉得以设立。
历史沿革
金熊奖创立于1951年,是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奖,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第一届金熊奖是由德国籍评审团选出,1952年至1955年间则是由观众票选,1956年起皆是邀请国际影人组成评审团。1980年代,每年30到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1987年,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金熊奖。
2023年,尼古拉斯·菲利伯特的《坚毅之旅》获得第73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2024年,玛缇·迪欧普的《达荷美》获得第74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2025年,达格·约翰·豪格鲁德的《性梦爱三部曲:梦》获得第75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
奖项设置
金熊奖主要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一般仅颁发给一部电影作品。
奖项文化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标志物是一只抬起手臂向人们致意的柏林熊,奖项的象征采用熊是因为这是柏林的代表动物。金熊像雏形是女雕像家雷尼·辛特尼斯于1932年设计而成的,自1951年开始为获奖者颁发的的金银熊像,正是在她的原创基础上制作而成并一直沿用到1959年。从1961年开始,原先柏林熊抬起致意的右臂变为左臂,和其他各处那些欢迎来到柏林的大熊塑像一致起来。电影节的熊像原铸制模型由在弗雷德诺的诺阿克铸制厂所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