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logo, blue P on white background PConline 网站地图
3G 4:40
姜德生
编辑:浩

姜德生,男,汉族,1949年3月1日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光纤传感新技术的领军者。

姜德生自幼对物理与电子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小学四五年级便开始尝试组装矿石收音机。就读于武汉市第六中学期间,他在数学、物理及无线电竞赛中曾多次获奖。1972年,在水泥厂工作期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进入湖北建工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学习,于1973年毕业并获得学士。此后,他继续在武汉工业大学物理师资班、华中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等项目中进修物理,并于1975年起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任教。1983年,姜德生参加国家建材局组织的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同年起,担任武汉理工大学激光研究所所长。1985年至1986年,姜德生赴法国昂热大学访学,专攻非线性光学。1989年至2000年,他担任武汉工业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推动光纤传感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2000年8月,在姜德生的倡导下,多家企业单位联合成立了理工光科,由武汉理工大学控股。2007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姜德生长期从事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研究。截至2009年,姜德生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8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截至2022年,姜德生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科技项目20余项,经过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研究,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在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光纤传感器的精密加工、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了中国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在中国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其他国家的技术封锁,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为中国众多行业和重大工程及军工提供了急需的新一代传感技术。此外,姜德生曾先后培养出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名国家级人才、百余名行业引领型人才。

2001年,姜德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他获得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21年,他被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授予湖北省杰出人才奖。2023年9月,他被评为“荆楚好老师”。2025年9月,他获评全国“最美教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姜德生,1949年3月1日出生于湖北武汉,幼年时期被过继至养父母家中抚养。尽管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但养父母十分重视教育,少年时期,他一方面参与家务劳动,另一方面开始接触无线电等电子器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收音机、音响和黑白电视机尚未在民间普及。姜德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开始尝试自行组装矿石收音机。他通过攒钱购买零部件,并收集漆包线、铜线和锡纸等材料进行装配。最终成功接收到广播信号,这一经历在他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其电子兴趣发展的重要起点。1962年至1965年,姜德生就读于武汉市第六中学。在校期间,他在数学、物理及无线电竞赛中多次获奖,表现出物理方面的过人天分。

1972年,姜德生在水泥厂工作期间,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进入湖北建工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前身)学习。起初,其理论基础相对薄弱,但凭借早年动手实践的积累以及在工厂的工作经验,使得其研究更贴近实际需求,关注一线难题,强调学以致用。1973年姜德生毕业,并获得学士。1973年至1975年,姜德生在武汉工业大学物理师资班学习物理。

职业经历

1975年至1979年,姜德生在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基础部任教。1977年至1979年期间,他在华中师范大学助教进修班学习物理。1978年,一场12级强台风侵袭广州市,造成多种电气设备因强电磁干扰而失效,城市运行受到严重影响。彼时,中国高层建筑快速兴起,对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高层建筑风载荷与结构响应的监测需求日益迫切。在此背景下,姜德生开展了光纤传感技术在风压测量中的应用研究,首次在国内成功研制出光纤风压计。1981年,该设备在一次由数十家单位参与的高层建筑风荷载联合测试中接受现场检验。台风来袭,姜德生研制的光纤风压计正常工作并获取了宝贵的测试数据。

1979年至1983年,他调入武汉理工大学数理系工作,持续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83年至1984年,姜德生参加国家建材局组织的出国人员英语培训班,为后续国际交流做准备。1983年至1989年,姜德生担任武汉工业大学激光研究所所长。1985年至1986年,他作为访问学者赴法国昂热大学,学习非线性光学。1986年9月,他发明的测量旋转元件的光纤应变仪、光纤界面计、激光位移计获得黄鹤发明奖。

1989年至2000年,姜德生任武汉工业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2000年8月,在姜德生的倡导下,多家企业单位联合成立了理工光科,由武汉理工大学控股。截至2019年,该公司是中国国内光纤传感领域唯一上市公司。2001年,姜德生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2年,姜德生带队研制的“五类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与加工规模化生产技术与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同年,姜德生被湖北省授予“国际劳动节”劳动奖章。2005年,姜德生创新研发的“光纤高温传感测量方法与装置”获得了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同年,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7年,姜德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3月3日,姜德生应邀到合肥工业大学作题为“光纤传感网络智能复合材料与应用”的学术报告。同年9月,姜德生被评为“荆楚好老师”。

2025年7月,姜德生入围全国“最美教师”评选。同年9月6日,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地下通道及运动场正式启用。西院地下通道及运动场项目于2024年6月动工,西院地下通道为双向2车道,主通道宽7米、高4.5米,道路全长270余米,位于洪山区工大路,下穿洪达巷与工大路建设规划交叉口,连接马房山校区南门停车场和南湖校区北院孵化楼负一层停车场。运动场采用“架空层+屋面操场”设计,屋面为400米标准田径场与足球场,提供500余停车位。地下通道配备学校姜德生院士团队研发的最新成果光栅阵列光纤传感网络,全域感知通道内所有车辆位置、实时速度、车距等,实现智慧管理。

社会任职

科研成果

姜德生长期从事光纤传感材料与传感技术研究,是中国光纤传感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截至2009年,姜德生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18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截至2019年,姜德生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科技项目20余项,经过学科交叉与技术集成研究与开发出一系列创新性成果,特别是在光纤传感敏感材料制备、光纤传感器的精密加工、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了中国国内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唯一国家工程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产业化;打破了中国国外技术封锁,形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为中国众多行业和重大工程及军工提供了急需的新一代传感技术。

人才培养

截至2009年,姜德生指导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已达数十人,他对学生学术论文的质量要求极为严格,始终坚持亲自把关、逐字逐句审阅。2008级博士生范典回忆道:“论文至少要改三遍,我的硕士论文就被姜老师修改了六次。”在一份个人报奖材料中,厚达50多页的材料纸上,每一页都密密麻麻写满了他亲笔修改的批注。范典感慨道:“姜老师字斟句酌,始终坚持‘信、达、雅’的标准。”截至2024年,姜德生先已后培养出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名国家级人才、百余名行业引领型人才。

主要作品

论文

专著

人物荣誉

个人荣誉

团队荣誉

个人生活

姜德生学习能力很强,兴趣广泛。他刚搬到光纤中心的时候,还光纤中心布置办公室出主意,向他们推荐房间装修布局方面的书。每天下午5时30分,是姜德生雷打不动的乒乓球时间,兴趣来了还找人杀几盘围棋,水平很高。姜德生初中毕业于武汉六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没有钱交学费。班主任张老师知道后,悄悄替他交了5块钱,才把毕业证领回来。后来下放农村时,别人都是从家里拿钱,他是在农村挣了一点钱,回来就还了张老师5块钱。姜德生表示,“这件事让我铭记一生,所以现在我的学生有困难,我会义不容辞地帮他们。”

人物评价

姜德生院士深耕光纤传感技术半个世纪,首创光纤传感从研发到应用全链条技术体系,该技术成果为C919等大国重器植入“传感神经”,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教49年来,他始终坚持“科学研究必须到技术应用场景第一线”,带领学生下矿井、进隧道、攀高架,以科学家精神涵育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成为各领域的“智能脊梁”。(中国教育部 评)

姜德生院士始终坚守教书育人一线,带领学生下煤矿、进隧道,言传身教“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他开展科普宣讲,激励大中小学生树立投身科技强国的远大志向。(湖北文明网 评)

姜德生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光纤传感器,研发出光纤传感设备核心器件,编制了光纤传感领域国家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传感成套生产技术与装备,破除了国外技术产品垄断,使中国光纤传感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跃升。(武汉理工大学 评)

姜院士淡泊名利,在荣誉面前主动退居幕后,扶持青年学者成长,其精心培育的“光纤精神”已在武汉理工大学和业界深深扎根、代代相传。(武汉理工大学 评)

卡通风格的橙色IP地址图标,带有网络符号

姜德生 院士.中国功能材料网.2025-09-08

好老师群星闪耀|追光者姜德生以身传递光纤精神.湖北省教育厅.2025-09-08

姜德生.山东理工大学.2025-09-08

武汉理工光科:将智能道面系统“铺到”花湖机场高速.长江日报.2025-09-10

站在光纤传感技术的制高点上——勇立潮头的姜德生院士.站在光纤传感技术的制高点上——勇立潮头的姜德生院士.2025-09-10

姜德生:铸魂育人 追光前行.教育部网站.2025-09-08

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2025-09-08

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揭晓!20人上榜.澎湃新闻.2025-09-10

【弘扬教育家精神】走近荆楚好老师特别奖获得者:姜德生院士.武汉理工大学.2025-09-08

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入围全国“最美教师”.湖北文明网.2025-09-08

姜德生院士获评2025年全国“最美教师”.武汉理工大学.2025-09-12

荆楚好老师群星计划|追“光”者姜德生.楚天都市报.2025-09-08

【人民日报】武汉理工大学姜德生院士推动我国光纤传感技术从“跟跑”到“领跑”.湖北省教育厅.2025-09-08

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姜德生教授应邀来校作学术报告.2025-09-12

学校西院地下通道及运动场正式启用.武汉理工大学.2025-09-11

武汉最高科技奖首次颁发.长江网.2025-09-10

检索姜德生(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知网.2025-09-10

高校获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教育部网站.2025-09-12

好老师群星闪耀|追光者姜德生以身传递光纤精神.湖北省教育厅.2025-09-12

新华社专访我校姜德生院士.武汉理工大学新闻网.2025-09-08

带学生深入地下200米,姜德生院士入选全国“最美教师”.科学网.202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