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东灶港位于海门区东北部,北临黄海,东接吕四渔港。这里拥有百年历史的天然渔港,出产多种鱼类、虾类、蟹类和贝类。港口拥有553艘注册渔船,22个码头相连,形成了大型水产交易市场。东灶港镇交通便利,商业发达,是一个繁荣且文明的渔业社区。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东灶港地处海门市东北部,北靠黄海,东邻吕四渔港。
特色景观
东灶港蛎岈山位于东经122度33分以西,北纬32度10分以南,距离东灶港东北方向约4海里处的黄海中。这是一个由俗称黄泥灶、泓西堆、大马鞍、十八跳等大小不等的30余个牡蛎堆坨积而成,整体呈东西走向的天然两栖生物岛,潮涨时成为礁石,退潮时则露出岛屿。蛎岈山平均高于海平面4.5米,东西长约1.43海里,南北宽约0.9海里,总面积约为6600亩。长期以来,蛎岈山为当地渔民提供了丰富的海鲜资源,还以其独特的烹饪方法——锅内一滴油,放入适量盐,打上一瓢水,锅下一把火,不需任何调料,即可制成一碗鲜美可口的怪鲜牡蛎汤而闻名。
游览体验
乘坐游轮或快艇离开东灶港镇,前往蛎岈山欣赏海上日出,是一种令人难忘的经历。清晨,微风轻拂,朝霞如血,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整个海面被染成红色,闪闪发光。随着太阳缓缓升高,游客的身影逐渐缩小,海面上的红光也随之减弱。此时,普通海鸥翱翔,海浪拍岸,景色宜人。
科学价值
蛎岈山的形成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作为一个在淤泥中形成的贝礁体,坚硬如岩石,其规模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罕见。这为研究中纬度地区的古海洋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中国科学院的专家曾在东灶港镇海域发现了这一特殊的海洋现象,他们认为这些难以解释的海洋奇观为研究近二万年来的中纬度古海洋变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观察样本,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开发利用
海门区和东灶港镇政府高度重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蛎岈山的生态旅游潜力。目前已开通了蛎岈山生态旅游航线,推出了包括渔港观光、海上休闲、蛎岈山观赏、海上看日出、海滩拾贝、捕捉海洋生物等活动在内的多项旅游项目。